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二日电 题:北京军区某工兵团:汶川地震搜救中的主力军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他们总是处于战备状态。遇到国内发生地震灾害需要救援,他们在一个小时内就必须集结完毕。当五月十二日十四时四十分,从手机里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组队。
十六时三十分左右,他们接到命令,立即向灾区进发。二十二时,他们中的一百五十名官兵便抵达灾区展开专业救援。
他们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参加国际救援时,他们的名称是中国国际救援队。这支队伍的主体,是北京军区某工兵团。
救援行动从十二日至二十九日,历时十七天。先后转战都江堰、绵竹、汶川、北川四个市(县)四十八个作业点。共成功营救出幸存者四十九人,清理遇难者遗体一千零八十具;发现幸存者十二人(交由其他救援队营救);帮助确认定位三十六人次。
记者访问北京军区工兵团副团长、同时兼任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的刘向阳中校时,看见他两条胳膊上密密麻麻全是蚊虫叮咬留下的疤痕,这是他率队参加汶川地震救援的印记。
不过说起工兵团在地震救援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刘向阳才有一丝欣慰。
由工兵团担任主力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二00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应急救援时,负责搜索和营救灾害性事故压埋的人员;对灾害事故进行安全综合评估,提出报告建议。
刘向阳说,救援队装备了搜索、侦检、营救、通讯、动力照明、医疗急救、个人装具、后勤保障及救援车辆共九类装备器材,并配备优良搜救犬二十多条。部分装备器材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搜索装备有雷达、热成象、声波和光学生命探测仪,主要用于各种废墟环境下的人员搜索;营救装备主要有剪切钳、扩张钳、高压起重气垫等器材,主要用于营救压埋废墟下的幸存者。
这次赴汶川地震灾区,他们携带了十二条搜救犬。十五日以后,这些搜救犬发现了十六个目标,经证实,是“零误差报警”。“这些搜救犬是我们自己训练出来的。”刘向阳说。
救援队组建以来,先后九次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尼、巴基斯坦、新疆、四川等地执行救援任务。一九九三年,刘向阳从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毕业来到工兵团后,多次随队参加地震救援。二00三年,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是中国救援队第一次在国际救援舞台亮相。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国际救援。那次,他们成功搜救出一名幸存者,是三十八支国际救援队中搜救出幸存者的两支队伍之一。
这些年,刘向阳已十次参加国内、国际的救援,没有哪一次像汶川地震灾害这样令他震撼。特别是十三日在都江堰新建小学,到处是孩子的尸体,听到孩子的呼救,这个军人的心也碎了。他看见一个遇难学生,校服上还戴着少先队大队长的臂章。他的眼泪立刻涌出来。“我的女儿十二岁,也是大队长。他们是一样的孩子啊。”
但是灾情不允许他们难过。在这里,他们救出十五名学生。在每个搜救现场,刘向阳总是身先士卒。现在,他和他的战友们已撤出灾区,回到驻地,随时候命。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