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记者震区手记:让我们含着泪微笑前行

  (新华社记者震区手记)让我们含着泪微笑前行

  新华网成都6月12日电(记者 袁韵)奔波辗转在地震灾区,每一天都被当成两、三天来过,每一顿饭都被当作最后一顿饭来吃,余震来袭时依然埋头工作,夜色笼罩时依然在直播车上忙碌,或是奔驰在灾区的道路上。


  在那片颤抖的大地上,感动了,震撼了,流泪了,微笑了。人性的善与美、刚与强,在灾难中迸发出异样的光芒,此后的岁月里,会一直照耀着我的心灵。

  男人的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这一次,他们都由不得自己。

  他,济南军区铁军师政治部主任黄晓健。说起抗震救灾中战士们的苦与累,这个从军30年的河南汉子眼圈红了,泪流下来了。

  地震后,铁军迅速赶到灾区,他们挺进重灾区,救援受灾群众,建起野战医院,救治伤病员,开办托老所,搭建帐篷学校。在都江堰,“铁军来了”的横幅随处可见,战士们忙碌的身影处处可见:有的战士在帮群众搬运东西,有的战士在地里帮农民种庄稼,有的战士在为群众修车……一位名叫周胜蓉的群众含泪说:“地震后他们一到现场就不顾一切去救人,有的百姓让战士去危房里搬东西,战士们毫不犹豫地就冲进去了,那都是十八九岁的娃娃啊!”是啊,这支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为了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顾一切的部队,大约80%的战士都是80后、90后,大约80%的战士是独生子女。在平常人家,他们或许还是父母悉心照顾的孩子;在灾难面前,他们却成了无畏无惧的勇猛壮士!

  “谁没有父母亲人?谁不疼自己的孩子?可我们是军人,我们要保护老百姓!”黄晓健握着我的手,尽管有些颤抖,却依然那么有力。

  他,现任广元市宣传部副部长的挂职干部高富强。说起广元的灾情,他的眼圈霎时就红了。汶川地震,广元受灾严重,青川尤甚。受命于危急之中的他,为了让广元的抗震救灾工作得到更多支持,日日长途奔波,吃不下、睡不好,消瘦的身体愈发瘦削。说起灾情,说起灾区群众,他几度哽咽、几度潸然。

  他,原青川县马公乡先锋村村民李定良,地震中痛失妻子、儿子、父亲,现在移民到广元市剑阁县公店乡。哀叹着地震无情的同时,他感念着部队官兵、基层干部、公店乡村民的好,眼圈一直红红的。临别前,我塞给他女儿一些钱,他用力推辞,嘴唇翕动着,却没说出一个字。那一刻,我看到他眼中有泪光闪动。

  早熟的孩子

  “六一”儿童节,我来到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唐汛镇居民四川音乐学院安置点,这里看不到儿童节常有的气球、鲜花、玩具,却看到近百名孩子戴着“志愿者”袖章正在分头拣垃圾。11岁的吕磊是这支小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名小队长,在安置点进驻受灾群众的第一天,她就和12个小朋友自发组成了绿色小分队,清理安置点的各种垃圾。“5·12地震发生以后,我就想当一名志愿者,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我终于成为志愿者了,可以为身边的人做点事情了。”

  12岁的李洪亮是吕磊的同班同学,看起来似乎有些淘气的他,对志愿者工作却非常投入。5月31日晚,他在安置点公共活动区值守到11点,维护环境卫生。“这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也是最有意义的儿童节,因为我参加抗震救灾了!”他很认真地对我说。

  正要离开安置点时,5岁半的杨林川抽泣着牵着奶奶来找安置点的卫生防疫人员。我问这个眼泪汪汪的小男孩:“今天是儿童节,你为什么要哭呢?”他一边往奶奶身后躲,一边嘟囔着:“我要当志愿者,我要拣垃圾。”原来,他因为没有当上志愿者而哭鼻子。

  在济南军区野战医院,我碰上了和父母一起来感谢医护人员的6岁男孩左兆洋。这个在野战医院住了7天院的男孩和医生护士特别亲,他现在的愿望是长大后当个军医。我和他进行了如下对话:“地震来的时候怕不怕?”“怕。”“现在还怕吗?”“不怕了。”“为什么?”“因为有解放军叔叔,有很多好人都在关心我们保护我们。”

  都江堰青城后山铁军帐篷学校,12岁的袁媛和同学们好奇地看着来访的我们,她大大的眼眸中透露着一丝与这个年龄不太相称的坚强。当我问她在帐篷学校里上课有什么感受时,她回答说:“我们要好好学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能够再上学真的太不容易了。”

  灾区的定义

  到灾区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绵阳、都江堰、广元、什邡等地都是灾区;深入了灾区,才发现灾区群众对“灾区”有自己的定义。

  唐汛镇居民张云华,丈夫是绵竹人,老家房子垮了,婆婆被人从废墟中救出来,自家位于唐汛镇的房子也即将被淹,现在全家住到了安置点。当我在安置点采访时,她牵着8岁的女儿来报名参加志愿者。“看到那些灾区的群众,好可怜啊,我们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能帮他们就帮一下。之前我们家给灾区捐了款,现在想参加志愿者做点能做的事情。”“你们家不是也受灾了吗?”“我们虽然也受了灾,但是毕竟轻多了,看到电视里北川、青川那些灾区的人,太可怜了!”

  广元市剑阁县公店乡新家村村民王国良,不仅将从青川县马公乡朝阳村转移出来的李仕江一家安置在自己家里,和自己家人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同一个屋檐下睡觉,还把自家已经栽了部分秧苗的3亩半田地匀给移民到本村的青川受灾村民。据了解,这3亩半田地一年的收入至少是5000元,而当地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在公店乡,每户农家都要匀出至少一半的田地、山林给青川转移出来的受灾群众,像王国良这样要匀出3亩以上田地的农户,在新家村还有不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转移出来的移民一无所有,他们愿意要什么、做什么,我们都尽量满足他们。”王国良说。“那你们家受灾了吗?”“房顶上的瓦都垮完了,我们重新盖的。”“你们自己都受灾了,还要把田地分一半给青川的移民,你们没有意见吗?”“他们是灾区,比我们苦多了。”一旁,王国良的爱人拉着李仕江妻子的手,轻声地说:“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我和同事们试图通过新华网直播车的实时报道,将每一个感动我们的故事、每一个震撼我们的瞬间都记录下来,呈现给没有到过灾区的广大受众。可是,灾区遍地是英雄,这样动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而我们竭尽全力,所表达、所报道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

  离开灾区时,正逢端午来临、栀子盛开。有的灾区群众采下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插在安置点的帐篷前,馥郁的芬芳,似乎暂时驱散了人们的伤痛与忧愁。每当想起这些,我总会含泪微笑。有这么可爱的人们,有这么伟大的民族,我们不会畏惧任何灾难和打击。

  栀子香如故,生活仍然要继续,明天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含着泪微笑前行!
(责任编辑:张庆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