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13日讯(记者张海燕)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地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农村人通过外出务工富起来了,但12岁安徽小男孩章杨宇留书自杀等极端事件也将“留守儿童”问题摆到了世人面前。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共青团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江西团代表马艳和她的同事们花费了不少心血,做工作细化到为留守儿童制订食谱的程度。
马艳同时也是江西省上饶市第十七小学的校长。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第十七小学有26名“留守儿童”,占到全校学生的10%左右,其中有12名完全没有成年人照顾“留守儿童”。而关爱这些“留守儿童”,第十七小学的党团干部想尽了办法,让“留守儿童”在校、不在校都不会孤单。在学校期间,不管是学习上、生活上,还是思想上,所有的老师都自觉主动地关心班上的“留守儿童”。孩子们每天中午都集中在学校解决中餐,学校团支部每一个星期、半个月就结合孩子们的身体情况调整食谱;学校挤出经费设立“亲情电话”,让孩子们能免费地与在外地的爸爸妈妈聊聊私房话;开展“留守儿童”与城里的小朋友的手拉手活动,一个月起码一次带着留守儿童到城里小朋友家里做客,感受正常家庭的生活氛围;每个星期都举办一次专属“留守儿童”的“成果展”,展出的东西很细碎,比如说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各项活动的表现,也展出他们透露的心理苦恼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持续地追踪“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变化、发展……
“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环境,就纳入“红领巾乡村理事会”的“监护”之下。这个由年轻党员和共青团员组织成立的“红领巾乡村理事会”周六日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提供更细致入微的照顾。有的时候,“红领巾乡村理事会”还组织“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为乡村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们的荣誉感。
作为一校之长,马艳也身先士卒地关爱“留守儿童”。学校里有一位五年级的“留守儿童”小华(化名),父母离异,被判跟父亲一起生活,但父亲又出外务工了,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照顾其生活。马艳分析了这个孩子的特点:虽然很多文化课都成绩平平,但是体育成绩非常好,而且孩子特别要强。为此,马艳找小华聊天,一次次激励他:“你看你体育成绩那么好,要是其他的科也这么好,那不是很厉害?!”马艳还有意识地让小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做好了以后,马艳绝对不吝啬表扬。渐渐地小华变得开朗了,以前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扭转了过来,学习成绩也取得了一定进步。“现在,他都变得有点儿黏人了。”马艳笑着告诉记者,脸上是身为人师感受到自己学生进步后的骄傲和自豪。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