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传言”引发消费恐慌——
“西湖龙井”进京正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北京报道
“北京历年都是西湖龙井茶的重要销售地,特别是高档西湖龙井,仅北京市场就能够消化掉近五成。”浙江省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西湖分局副局长、西湖龙井质量监控中心主任施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是今年,由于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致使北京市场充斥着诸如‘因雪灾产量下降假冒西湖龙井充斥市场’、‘市场量不到一成,假冒西湖龙井占领北京市场’、‘西湖龙井销售被某家企业垄断’等传言,导致了消费恐慌,使很多人不敢购买。
|
进京“正名”
每年4、5月份都是龙井春茶集中上市之际,也是施基国最为繁忙的时候。但是,这个4月,他实在坐不住了。
4月19日,施基国与西湖龙井茶产地的相关行业协会、茶企代表等专程进京,为西湖龙井茶正名。杭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部门也联合发布权威消息,驳斥不实报道。
实际上,各种传言纷起也并非无风起浪。
历年来,西湖龙井都以“明前茶”最为讲究,也就是清明节前后采摘龙井新茶。这也是一年当中最早的茶,称为“头茶”,汤色清澈,味道醇厚,当然价格也最高。但由于今年年初,浙江各地都遭受了50年不遇的暴雪低温天气,不少茶园“片茶无收”,因此,今年的春茶是否能保证产量和品质,自然受到了不少关注和质疑。
“罕见的暴雪天气的确使浙江不少茶叶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但西湖龙井产区的灾情并不严重。”施基国说,“加之水量充足,今年春茶的品质反而好于去年。”
“尽管由于雨雪冻灾,今年西湖龙井早熟品种产量略有减少,但是供应北京的数量仍可达到去年水平。”杭州西湖区西湖龙井茶产业协会会长商建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介绍,由于气温较低和倒春寒,今年茶树发新芽的时间较晚,因此让西湖龙井的采摘时间比往年推迟了半个多月,也造成了今年清明已过数日,但真正的“明前茶”还未上市。这给不少假冒西湖龙井以可乘之机,他们用陈茶或者其他出产较早的绿茶冒充“明前茶”高价销售,加上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情,按往年时间购买春茶,造成“假冒西湖龙井充斥市场、真茶难寻踪迹”的假象。
“正宗”的烦恼
西湖龙井,以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大特色,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享誉海内外。但也正因为其备受欢迎和价格不菲,市场上常常是鱼龙混杂,“李逵”斗不过“李鬼”的事情也早已不是个新鲜的话题。
据商建农介绍,根据《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只有产自杭州市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龙井茶才能称为“西湖龙井”,而杭州周边乃至浙江其他地区产的茶粗称为“浙江龙井”或者“龙井茶”,但是价格、品质与西湖龙井相去甚远。可见,正宗“西湖龙井”的产量十分有限,据商建农透露每年西湖龙井春茶的产量也就在300吨左右。
在北京著名的马莲道茶叶一条街,记者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店铺都张贴着“西湖龙井、春茶上市”的宣传招牌。打听之后,才发现价格差异极大,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即使是同一级别、同一品牌,价格差距也不小。
在位于前门大栅栏的北京张一元茶庄总店,记者也同样发现:这里西湖龙井价格也从两三百元到四五千元不等。据销售人员介绍,价格差异是由等级、产地以及生产时间的不同决定的。春茶,尤其是明前茶,西湖龙井有时候甚至会一天一个价。
“西湖龙井高档春茶在原产地的收购价大约2800元/斤,到销售区的价格为4000元/斤5000元/斤。”商建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是当记者问起能否以价格作为认定西湖龙井品质的标尺,商建农认为并不可行,“现在是市场经济,茶叶价格是放开的,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只对茶叶划分等级,至于价格还是要由市场决定。”
据介绍,西湖龙井等级的判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考虑因素很多。比如,产于山坡的茶较贵,平地的则要低得多;“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时口感最佳,也较贵;明前茶只占春茶总产量不到十分之一,价格自然要高很多;传统手工方法炒制出茶叶要比机器炒制的茶叶贵等。
仅仅通过外观、口感等来判断西湖龙井优劣,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确实很难。不过,就像阳澄湖的大闸蟹的“防伪戒指”一样,正宗西湖龙井茶包装上都会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西湖龙井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并可通过多种方式查询标识真伪。同时,也会同时标明茶叶等级和重量。
“只要贴有这个标识的西湖龙井都可以保证品质,绝对可以信任。”北京市茶业协会会长段葆兰表示,她还推荐消费者去专卖店购买西湖龙井,“目前,北京市场上的“西湖龙井茶专卖店”共有张一元、北京茶叶总公司、元长厚、吴裕泰、庆林春等7家。”她说。
“明确产地,看好‘身份证’和选择好销售渠道,就能购买到放心的西湖龙井茶。”专家建议说。
“有品种、无品牌”
充斥市场的“李鬼”并非西湖龙井一家的尴尬,“有品种、无品牌”更为令人担忧。
实际上,不仅是西湖龙井,也包括云南普洱、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中国名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提起茶名大家都耳熟能详,甚至蜚声海外,但是要具体到茶叶企业或品牌,几乎是一片空白。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我国共有茶叶企业6.7万多家,但其中拥有注册品牌的只有几千家。也就是说,我国有95%以上的茶叶企业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拥有国际知名度、真正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茶叶企业更是少得可怜,强势品牌严重缺失。
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原产地和茶叶生产大国,我国却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令人遗憾。而英国几乎不产一片茶叶,但是英国立顿却成为公认的国际茶业第一品牌,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我国农业总产值的70%。
另外,我国茶叶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也非常落后,很多著名茶叶产区却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茶农经济”模式,企业小而散,很多甚至还停留在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种植和生产方式。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去年我国茶叶百强企业销售额共计138亿元人民币,前10名的销售额仅为54亿元人民币,即使是排第一位企业的年销售额也只有11.7亿元人民币。这不仅无法与英国立顿这样的国际大企业相比,就算与印度的一些茶业企业相较,差距也十分明显。
事实上,西湖龙井也并非没有自己的品牌。据记者了解,目前,杭州就有近40个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其中“御”牌、“贡”牌等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但是长期以来,这些品牌都是各自为政,而且彼此也经常为‘谁更为正宗?’、‘谁最能代表西湖龙井’而较力,这也使得西湖龙井至今无法形成品牌合力,也给大量假冒西湖龙井以可乘之机。”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该人士介绍,这种情况在我国很多茶业产区颇具代表性。全球70 %至80%的绿茶都出自我国,按常理,绿茶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的资源垄断产品,甚至可以掌握国际定价权。但由于品牌和生产极其分散,我国很难掌握国际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