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国际NGO的两张面孔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活跃在四川灾区的国际NGO,赢得了中国人的广泛赞誉。
个别NGO搅局北京奥运
从2001年开始,一个名为“记者无国界”的组织就用各种方式宣布抵制北京奥运会,并在2008年初鼓动西方领导人抵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3月24日,当奥运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遗址点燃的刹那,两名“记者无国界”成员在中国客人致辞时大摇大摆地登场。此后,在巴黎圣火传递前一天,该组织又将“藏独”的“雪山狮子旗”插上了巴黎圣母院的正门顶端。这个号称“捍卫世界各地记者权益”的组织,竟然明目张胆地充当起了“藏独”的帮凶。
此外,企图利用所谓“达尔富尔问题”向北京奥运施压的一些机构,也多半都打着“非政府组织”的名义,公开进行反华活动。“藏独”分子则利用这类国际NGO的活动,为自己的丑陋言行摇旗呐喊。
到中国并非甘当“雷锋”
有的在四川地震灾区对中国施以援手,有的却在国际上充当反华旗手。国际NGO展现出了两副面孔,很自然地让人们产生一个疑问:在中国国内的国际NGO目的何在?
“中国人与外界交往往往喜欢用情感和哥们义气,但对待NGO恰恰不能动感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吴非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国际NGO来中国不可能是为了当“雷锋”,“西方人都是利益至上,不会白送钱的。”
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很多专家都谈到了中亚的“颜色革命”。除了所在国自身局势恶化外,其基本特征之一是,美国政府扶持的一些国际NGO组织充当了“革命”的马前卒。这些组织通过指导反对派活动、组织集会抗议、利用舆论施压等方式,最终达到了颠覆他国政权的目的。
“一些国际NGO组织喜欢借题发挥,无形中可能就影响民众的判断,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张海滨表示,一些非政府组织并不单纯,而“只是另外一种政治”。
不能否认的积极一面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国际NGO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国际NGO分很多类型,很多国际NGO的确没有太复杂的想法,我们也不能过分敏感。”一位长期研究NGO的学者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进入中国二十余年来,国际NGO在中国一些领域的发展建设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不容否认”。
5月1日,《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正式施行,这是中国第一个部委信息公开办法。该法规出台前几天,由绿色和平与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联合组织了一次研讨会,就有关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了讨论。
北京大学的张海滨教授也表示,必须要从发展的高度看待国际NGO,它们虽然具有双重性,但不能因存在负面影响就忽略了积极的一面,“碧水蓝天谁都喜欢啊,NGO倡导环保是对的,也是真心的。”
“我们扮演的是支持政府的角色,就是要做政府的有益补充。”无国界医生中国事务联络经理黄洁心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一个国际NGO的告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黄洁心是无国界医生中国事务联络经理,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和同伴前往四川灾区,不仅为灾区带去了医疗等救援物资,还在广汉、成都等地参与了具体的医疗工作。
在2002年加入无国界医生香港办事处之后,黄洁心曾前往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多个亚洲国家。六年来,目睹了很多地区发生的灾难和民间疾苦后,这个电话中有着动听声音的女士多了几分沉着和冷静。她将她的经历平实地告诉我们:
地震救援与政府合作很顺利
四川地震发生后,无国界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医疗救助。在广汉的分流站,有很多通过直升机从北川、绵竹等地运来的伤员。我们与当地医疗团队合作,对病人提供外伤与內科的医疗救助。我的另外四个同事去了汉旺镇一家医院,此外还有3名肾科专家在成都以及广汉的医院提供医疗支持与交流经验。
无国界医生平时就在天津准备了一些帐篷,是作为国际救援急用的。这次地震后,我的同事马上安排那家帐篷公司,尽快将物资送到四川灾区,前后共捐赠了4570个帐篷。在帐篷运抵成都到通过四川省红十字会的发放过程中,我们派人协助以确保物资到达灾民手中。此外,还有精神健康项目。因为很多灾民心理健康方面很需要援助的。
由于我们本身就是做医疗工作的,所以平时与中国国家和个省的卫生部门都有一些联系,这使得此次与中国有关方面的合作非常顺利。
最重要的是保持透明
我之前曾在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工作过,无国界医生也在全球40个国家都有项目。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规矩和法律,所以每到一个国家,我们都会去与当地政府沟通,希望可以拿到许可,然后在当地开展工作。事实上,一些需要延续的项目,我们做完后大部分都移交给了当地卫生部门或非政府组织。
每个国际NGO都有自己不同的办事风格,每个国家的政府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以无国界医生为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足够的透明度。我们首先告诉大家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我们的资金来源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和当地人合作一起救助什么样的人。因为我们只是一个医疗人道救援组织,与宗教、政治和种族等无关。我们也希望有机会和大陆的朋友介绍我们组织的本质,这一点非常重要。
至于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保持透明,然后多做沟通。我们在北京和广州分别设有办事处,此外在广西南宁继续进行艾滋病的关怀与治疗项目。
NGO并非万能的
通过这次地震我们也看到,不仅是国际NGO,国内也有很多人在自发帮助灾民,这就是人道精神的体现。你是人,我也是人,我看见你受苦,就去帮助你,没有任何复杂的目的。
其实,作为一家国际NGO,我们的力量很小。去四川灾区,我们前后有不到60人参加了相关的救援工作,但这与政府的动员能力远远无法相比。我的很多同事都很有国际救援经验,他们都对中国政府这次的表现印象深刻。
我们做的只是支持政府的工作,这一点必须要充分理解。并不是说国际NGO一来就能把所有工作都做了,其实主要还是政府在做工作。
如何管理考验中国智慧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采访/整理 国际NGO的两张面孔,为如何对其有效管理提出挑战。它们本身的双重性和复杂性,也要求中国在处理与之关系时必须具备足够的智慧。
依法管理不做“鸵鸟”
(张海滨:北京大学副教授、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在对国际NGO的管理上,最主要的是要通过法制,依法管理,这是现代社会对NGO的基本态度。在国外很多国家,无论是鼓励还是约束,也基本都是在通过法律来规范NGO的行为,但中国目前恰恰最缺少相关的法律。
谈到中国对国际NGO的关注,一要心中有数,二要大胆交往。中国正处于急速和巨大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稳定对国家依然十分重要。国际非政府组织非常复杂,在与国际NGO打交道时,国家稳定和安全这根弦不能松。另一方面,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国际NGO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味回避和排斥是鸵鸟政策,得不偿失,“堵”远不如“疏”。应该站在全球化高度,学会与国际NGO建设性相处。
有的国际NGO援华,有的却在反华,这也说明了国际NGO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我们显然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对待。既然它是多样和复杂的,我们的思想和对策就要更加系统和综合,不能完全禁止,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用综合的管理模式。在全球化时代,将国际NGO在华的积极影响发挥到最大,将其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应成为中国的追求目标。这将考验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勇气、信心和智慧。
让NGO公开化
(俞新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过去人们对NGO有片面的理解,以为NGO就是从事政治、反政府的,这是错误的。大量NGO并不是从事政治的,而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上海有一个非常成功的NGO——癌症俱乐部,很多患者和家属组织起来一起对抗病魔,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上海的国际NGO有些是从国外进入中国的,包括慈善类的、文化类的等;还有一些是随着在上海居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而新兴起的,他们有的以一种经济活动组织而存在,比如商会。上海的外国人估计很快就会超过二十万,他们需要通过各种组织来规划自己的活动,交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管理部门必须把NGO纳入依法管理中来。
面对新的问题,首先要允许NGO来登记。其实现在不允许登记,它就秘密活动,这样更没办法管理,还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管理政策要与时俱进,要能够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式,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规避消极的作用。
总体来看,大多数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小部分因为政策或其他原因,造成他们处于地下状态。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因为中国未来开放程度会更高,社会管理要求也更好,在开放中管理,在管理中开放,两者不能偏废,需要达到很好的平衡点。
此外,我们要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应该有现代管理方式来规范,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学习国外管理经验。最后就是将来这些国际NGO和国内NGO要达到良性互动,这也是开放的需要。
掌握动态有备无患
(吴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政府所能做的应该是提前知道国际NGO的活动动态,以便做出应对措施。对国际NGO不要用感情,因为毕竟不是交男女朋友,这里没有交情,而只有利益关系。
【链接】什么是NGO
NGO是英文单词“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政府组织”。一般来说,NGO应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正规性(有根据国家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独立性(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员主导的董事会领导);非营利性(不是为其拥有者积累利润);自治性(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志愿性(无论是实际开展活动中还是在管理组织的事务中均有显著程度的志愿参);公益性(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链接】在华十大国际NGO
1、香港乐施会
2、美国福特基金会
3、英国救助儿童会
4、日本笹川和平财团
5、无国界医生组织
6、微笑列车
7、绿色和平组织
8、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9、喜玛拉雅基金会
10、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信息源自互联网)(国际先驱导报)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