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江西免疫球蛋白致死6人调查 4种途径可购买该药

  调查起因

  救命药缘何变成致命药

  49岁的万国明5月27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注射了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静注用人免疫球蛋白后死亡。而在他之前,先后有6名病人注射该药后死亡。6月3日,国家药监局局长邵明立抵达南昌开始调查。
两周过去,结果尚未公布。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由于要考虑到所有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药物检测过程复杂,而初步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样品存在异常,截至记者发稿时,调查仍在进行中。

  是什么原因让本应该救人的药物变成了杀人的毒药?业内人士认为,药品问题最可能出在流通环节,“出厂日期和使用日期间隔近一年”成为调查重点。免疫球蛋白究竟是一种什么药?在北京有着怎样的流通和监管渠道?市民又是怎样认识的?本报进行了深入探访。

  公众认知

  免疫球蛋白

  真能防治百病?

  “这些是不是算蛋白类药物?”提起“免疫球蛋白”和“人血白蛋白”,自诩学识渊博的小王也犯了迷糊。药品稀缺加之常常能让危重病人起死回生的疗效,让这两种生物制剂成了传闻中能治百病的神药。

  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在北京走热,是在2003年“非典”暴发之时。2003年,有不少人主动希望注射免疫球蛋白以预防“非典”,经过传言的不断夸大,免疫球蛋白已变成了防治百病的万能药,人血白蛋白更被吹得能起死回生、万试万灵;今年高考期间又传出注射人血白蛋白可以增加精力的传闻。

  “没听说过”、“不知道”,摇头成为许多人共同的答案,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发生了死亡事件,多数人仍然对“免疫球蛋白”了解甚少,甚至很多人因为名称相似,而认为这是同一种药品。

  免疫球蛋白

  、人血白蛋白等均属于血液制品,是以血液为原料,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特殊生物制品。不同的血液制品在不同的医疗领域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滥用也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国家也因此专门制订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对从事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据媒体报道,今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疾控部门曾接到不少市民打来的电话,询问注射免疫球蛋白是否可以预防疾病。虽然专家一再进行辟谣,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公众对这些药物不切实际的想法。

  “主动来要求注射的还比较少。”某医院的一位医生介绍,虽然大多数病人不了解免疫球蛋白的真实作用,但毕竟是药物,很多人还是采取观望的态度。儿童医院的一位医生则表示,有少量父母会带着没有生病的孩子要求打免疫球蛋白,但往往是曾经得过免疫系统疾病的孩子,父母怕疾病复发才来医院,“单纯为增加免疫力的还没有遇到。”

  购买渠道

  途径1 正规医院

  专为危重病人使用

  免疫球蛋白

  和人血白蛋白的供应近几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据媒体报道,为得到免疫球蛋白针剂,很多人会跨省治疗或购买,这也导致了某些经销商会囤货加价,而过长的囤货时间增大了药品变质的可能性。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多家知名正规医院表示药物虽不充裕,但基本可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这也是免疫球蛋白和人血白蛋白最正规的来源途径。

  积水潭和协和医院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药品紧张,只有确实需要该药品的病人,医院才会使用,绝不可能随意给普通人注射。

  途径2 经营企业

  肯定不会卖给个人

  一些病人家属寄希望于从药物经营企业直接以个人名义购买药物。

  记者找到了一家经营血液制品的公司,虽然表明希望购买免疫球蛋白以治疗家中病人,销售人员仍表示不能销售给个人。该公司销售经理刘先生表示,从2004年,球蛋白和白蛋白的货源就很紧俏,由于原材料少,很多厂商都生产得很少。公司主要是给一些医院及免疫机构供货,但供货量不大,从没有向个体客户销售过。

  途径3 零售药房

  少数拥有经营资格

  平时有些小病,大家多会选择去药房购买一些非处方药物服用,但作为输液类处方药的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这样的方法却基本行不通。记者致电多家药房,均表示没有该类药品销售。

  北京市药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均属生物制品大类,国家对此类药品的监管非常严格,对于其经营也实行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因此全北京市也仅有数家大药房拥有该药品的经营资格。

  途径4 私人途径

  兜售帖子不能相信

  在百度贴吧等论坛的相关版面上,都可以看到很多出售人血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帖子,这些帖子有些表示是用完多余的药品,有些则表示“有路子”可以搞到,然而在记者拨通其中一个联系电话并表明身份时,对方立即挂断了电话。

  药品的稀缺,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牟利的希望,给药物的不正规流传提供了生存空间,而这其中有不少是假药、旧药。但病人家属绝对不应购买网络或通过其他非法途径寻找的药物,而医院也不会用病人从外面买来的药物给病人注射,“这样做的风险非常大。想解决药品稀缺的问题,目前急需的是药品制造企业在监管严格前提下提高产量。”

   医师解疑

  随意注射

  风险有多大?

  免疫球蛋白到底是不是万能药?这些药物都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岑溪南。

  本报调查:免疫球蛋白的适应症是什么?

  岑溪南: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免疫球蛋白主要应用于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都会使用到免疫球蛋白。

  本报调查: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免疫球蛋白?

  岑溪南:使用免疫球蛋白主要秉持两个原则:危重病人,抢救阶段。使用免疫球蛋白都需要有明显的身体指征。

  本报调查:为什么只有在这些状况下才使用免疫球蛋白呢?

  岑溪南:这个主要有两方面要考虑,一方面,免疫球蛋白在普通人身体中就有,并不需要补充。而且免疫球蛋白价格较贵,一般治疗并不需要使用;另一方面,目前免疫球蛋白确实供货比较紧张,我们要把药使用在最需要的病人身上。

  本报调查:目前坊间有些传闻,称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平时注射可以预防“非典”、手足口病,这样的说法有根据吗?

  岑溪南:这样的说法没有任何道理,免疫球蛋白是人体自身便可以产生的物质,一些病人由于先天原因或疾病导致免疫球蛋白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注射球蛋白确实可以提高免疫力。但普通人本身就具有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再注射并无益处,还有可能造成风险。

  本报调查:您所说的风险指的是什么?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不是有副作用?

  岑溪南:严格来说,只要是正规途径药品,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很少,而医院对过敏反应也有足够的经验处理。但免疫球蛋白与人血白蛋白一样,血液制品都有潜在的传染病风险。

  本报调查:对于此类药物的应用,公众最应注意的是什么?

  岑溪南:由于普通人缺乏医学知识,加之这些药物较为稀缺,因此对这类药物有了不切实际的传闻。不过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这些药物并不神秘,也不神奇,病人使用必须遵照医嘱。但在没有病症时,公众一定不要听信传闻,随意注射。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