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先民身形高大
制作技艺早已经失传的蛋壳黑陶
邳州梁王城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最大的城址。1957年,南京博物院发现了该遗址,多次考古发掘表明该处遗址文化层堆积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历史延续约5000年。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战国时期,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极有可能就是历史上湮灭了的古徐国国都。
经过对邳州梁王城4年的考古,南京博物院与徐州博物馆考古队专家在这里发现了10多个墓穴。
考古发掘出的两具成年男性骨架身高都在1.8米以上,比其他墓穴中的先民都要高。
拔门牙的东夷习俗 在上古,中国最初是指中原地区,大汶口文化则属于东夷。东夷人拔门牙的习俗,在此次考古中得到了证实。
据徐州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原丰介绍,这批墓葬充分体现了大汶口文化的葬俗,首先是几乎每个死者在下葬时都用陶钵盖住脸,有红陶也有黑陶;其次是死者手中往往攥着几枚獐牙,为雄性獐的犬齿,以前一直以为这是男性的专利,与打猎有关,而此次发现,女性握獐牙也很常见。
“这里埋葬的成人大多数少了两颗上门牙,这就是东夷人的风俗。”考古队领队林留根说,“这种风俗整个环太平洋地区都有,但大汶口人是最早的,这可能与某种成人仪式有关。”
大汶口先民生活安宁 这片古墓群位于大运河边,在原来的河堤上往下挖了3.5米便是大汶口时期的土层。林留根告诉记者,5000年前这里是一片“福地”,大汶口先民当年的生活质量比我们想像的要高。
“土里到处有丽蚌壳,这表明附近有大片沼泽,食物充足。”林留根还表示,墓中的骨骼没有发现非正常死亡的痕迹,也没有发现因战斗而造成的伤害,在随葬品中,只发现了6枚骨箭头。武器稀少表明这里很少有战争。
在墓群附近还发现了斑斑点点的红砖,林留根说:“在原始社会,人们用泥筑房,建好后放火焚烧成红色,这样的红房子应该算那时的豪宅了,不仅结实而且防潮,人住在里面更舒适。”
难以逾越的蛋壳黑陶工艺 此次发掘出大量陶器中最为珍贵的是黑陶中的蛋壳陶,出土文物中胎体最薄的仅为0.2毫米,而且还有镂空,这样的工艺,即使在今天也很难达到。
黑陶是大汶口文化和其后龙山文化的典型特点。而其中的蛋壳黑陶工艺更让人叹为观止,在5000年前能拉出厚度仅为0.2毫米的薄胎简直是个奇迹。这种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失传,现代科技也很难复制。
林留根告诉早报记者,目前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加班加点地进行,进入汛期后,河水每天都在上涨,必须抢在遗址被淹没之前完成考古发掘。“出土的先人骨架、陪葬品都将进入博物馆,做成一组展览。”记者龚菲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