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九洲体育馆“寻亲墙”:寻人留言忧心如焚(图)


  挥别悲伤走向坚强 招聘启事贴上寻亲墙

  倡议:将具有历史意义的九洲体育馆寻亲墙收藏为地震文物

  “王丽玲,女,6岁,地震中不慎走失,请速与爸爸王明联系!”

  “哥哥李鑫就读于北川刘汉希望小学五年级(2)班,弟弟李君就读于一年级,寻找父亲李孝文与母亲杨坤,联系人刘老师!”

  “我是周新宇,半岁,手戴长命福贵银圈。爸爸,妈妈,你们快回家 !”……

  九洲体育馆的“寻亲墙”上,曾贴满了这样的纸条。

  九洲体育馆,曾是绵阳5万受灾群众的临时之家,也是众多安置点的标志之一。正门前一堵不同寻常的大理石墙,原本是体育馆前的国旗基座,5月12日之后,这堵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数不清的寻人启事几乎一夜之间贴满了墙。于是,这面冰冷的大理石墙开始被千百人凝望,成为一堵生死相望的“寻亲墙”!

  昨日,距离大地震发生过去了一个多月,这堵墙的寻亲使命已告一段落。我们试图通过墙面残留的一页页写满期待的纸条、一句句忧心如焚的留言,探寻其背后一个个苦苦期盼的眼神和一张张泪痕未干的脸庞。而这面墙的平静回归,也喻示着震后的安置与重建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寻亲墙上:一夜贴满寻亲字条

  昨日上午,从九洲体育馆正门前的小广场望去,寻亲墙已被几顶帐篷遮挡。墙上的寻人启事大都被撕掉,剩下的也已开始发黄。微风吹来,残留在墙上的寻人启事被吹起,哗哗作响,像是在倾诉着它们的故事。而来往的路人,几乎也不再驻足于此。

  九洲体育馆安置点指挥部新闻组工作人员庞元祖说,这里最多时曾安置5万多受灾群众,不知是谁第一个在这堵墙上面贴上了第一张“寻人启事”,随后几乎是一夜之间,这里就被各种寻亲纸条贴满。

  寻亲墙下:每天站满寻亲人

  “王丽玲,女,6岁,地震中不慎走失,请速与爸爸王明联系”、“哥哥李鑫就读于北川刘汉希望小学五年级(2)班,弟弟李君就读于一年级,寻找父亲李孝文与母亲杨坤,联系人刘老师!”、“我是周新宇,半岁,手戴长命福贵银圈。爸爸,妈妈,你们快回家!”……从墙上残留的这些寻亲纸条,似乎能听见那些撕心裂肺的呼唤和啼哭,甚至能看到那一双双渴望而焦虑的眼睛……

  湖南籍志愿者易起金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5月23日,炎炎烈日下,一位瘦弱的母亲一个个找寻墙上的纸条,生怕遗漏了任何一条信息。“我在找我的孩子,牛义林,17岁,北川一中高二学生。”这位母亲带着哭腔说。最终,她寻遍墙上所有纸条,没能看到儿子的名字,忍不住放声大哭。易起金顿时有点心酸,他让这位母亲在一张纸上留下孩子的名字,希望自己能帮她寻找儿子。“可惜我至今也没帮上忙,但愿她已找到了儿子……”易起金喃喃地说。

  寻亲墙外:媒体倾情援助寻亲

  一场地震,让家人、亲人天各一方,在这堵“寻亲墙”外,包括本报在内的众多媒体,纷纷搭建起各式“寻亲墙”,帮助人们寻亲。

  本报是全国率先将这堵“寻亲墙”搬上报纸的媒体:5月13日,本报与《辽沈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报网互动,打造出全国首个“寻亲报平安”平台。5月14日,救援行动第三天,很多伤员被陆续送到医院救治,但他们却无法与亲人取得联系。从5月16日起,本报特意刊发“寻亲版面”,将成都各大医院收治伤员的姓名和地址陆续公布,正是靠这个特殊的“寻亲墙”,让数百人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后“寻亲墙”:招聘启事唱主角

  目前,尽管有人还在苦苦寻找失散的亲人,但寻亲热度相比之前已明显减退,矗立在体育馆外的“寻亲墙”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昨天,记者在这堵“寻亲墙”上发现,几则招聘启事已悄然贴在了上面,并几乎成了墙上“主角”。拨通其中一则招聘启事中招聘单位的电话,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说,把招聘启事贴在“寻亲墙”上,主要是因为这里引人注目,招聘启事贴出一天,就吸引了上百名有意就业的受灾群众。

  倡议:将寻亲墙收为文物

  “寻亲墙”上,密密麻麻的字条,急切盼望的留言,对于寻亲人来说,就像一封家书,留给自己一丝希望;而对于所有人来讲,每一张字条都是灾难的历史记录,让我们为其悲伤和感动。

  所以,我们有理由记住这堵“寻亲墙”!因为它不仅是此次大地震的见证者,也是一座有着最简单碑文的地震“纪念碑”,因为上面铭刻了许许多多爱和被爱的故事。为此,本报在此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考虑将这堵“寻亲墙”或更多的寻亲墙收藏为地震文物,让它们告诉后人:地震无情人有情,亲情无限爱无边!

  见习记者梁波 记者青兴海 绵阳摄影报道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