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5月15日早晨6时,济南军区某陆航团接到上级紧急驰援灾区的命令后迅速出动,6时50分,10架战鹰起飞。经过10多小时的跨区长途机动,他们于当日晚到达邛崃机场,第二天就加入了抗震救灾的队伍。
20多天来,该陆航团共飞行104架次,完成多项运送物资、转移群众、前运专家的任务。
我们整理了4名机长的飞行日记,他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精湛的飞行技术可见一斑。
庆幸救出这一老一小 机长:郭爱民;时间:5月17日;航线:邛崃—安县茶坪;天气:阴
今天,我们机组继续到茶坪一带执行转移群众的任务。早晨8时,我驾机在陡峭的高山间飞行,强烈的气流上下搅动,直升机一阵阵颠簸,飞行了55分钟才到达安县茶坪。
今天转移的群众中有一名远近闻名的“老寿星”——120岁的老太太,还有一个不到3个月的女婴——她的父母都在这次地震中不幸遇难。
经过近1小时的艰苦航程,直升机降落在邛崃机场,救护车立即将所有伤员接送到空军医院。看着急驶而去的救护车,我庆幸今天救出这一老一小,我也在心里默默为她们祝福。
国产直升机首飞高山 机长:吴建强;时间:5月30日;航线:绵阳—北川漩坪;天气:阴
中午11时55分,团里接到上级命令,唐家山堰塞湖上游漩坪中心小学的12名羌族学生受困,急需救援。
当时,在机场待命的只有国产直-八A直升机97803,它的性能适合平原和海上执行任务,还从未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峡谷中飞行过。为了尽快救出孩子,在上级的支持下,我决定试试。
12时10分,我对直升机检测后登上飞机,向漩坪镇方向飞去。我尽力加大功率,降低飞行高度,沿着陡峭的山峰边缘前行。35分钟后,我驾机到达北川县漩坪椿牙村,早已等在这里的12名羌族小学生激动地高呼:“解放军叔叔来救我们了!”
直升机在约20平方米的机降点降落后,机械师王鹏、张文涛迅速跳下直升机,把孩子们抱入机舱。
勇战唐家山堰塞湖 机长:杨宏阁;时间:5月21日;航线:绵阳—唐家山堰塞湖;天气:雾转多云
今天凌晨1点半,作战参谋报告任务:一批3架,7时30分准时起飞,到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运送水利专家,进行水文监测和地形勘察。
上午10点14分,直升机穿越山谷,到达北川县上空,左前方一道山梁横在眼前,直升机顺着副驾驶手指方向前行,堰塞体坝在空中看起来十分狭小,而且位于U字形山谷的底部。
随着高度降低,坝底越来越清晰,可供降落的只有一块五六米的三角形平地。向左半米,向前一米,机轮不能接地,只能尽可能近距离使舱门对正落点。舱门打开,武警战士下舱,卸下了设备。
漫长的6分钟要用360秒来计算,当最后一名专家跳下,我身上已湿透。
冒险飞行救战友 机长:熊延龙;时间:5月25日;航线:绵阳—禹里乡;天气:阴转多云
今天接到指挥部通报,位于堰塞湖上游的禹里乡被水淹没,四川武警总队官兵连夜向外转移当地群众,有不少战友受伤,其中3名战士感染破伤风,如不紧急转移,生命危险。
上午9时30分,在得到起飞命令后,医护人员登机。直升机强行突入浓雾封锁的峡谷,向北川县禹里乡摸索飞行,但最终因天气过于恶劣无奈折返。
中午12点,天气稍有好转,我们便抓住短暂时机,驾机起飞。穿云破雾,半小时后,直升机首次在无平坦地面着陆。3名武警战友得救了,大家都流下了眼泪。(魏品生刘学农)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