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解放军抗震救灾展示中国形象 外媒称无法复制

  5月12日,阔别3年没有回家的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修理营一级士官叶挺、贺龙龙回到四川广安探家,刚下火车,就发生了地震,他们主动奔赴灾情严重的都江堰市,加入救灾队伍。在历时11天的救援中,他们协助当地救援队从废墟中救出群众13人,背运伤员190多人,搭建帐篷60多顶,在崎岖的山路上运送给养200多袋。抗震归来后,他俩双双荣立三等功。赵专门、秦德禄摄影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投入抗震救灾兵力13.7万余人,他们徒步开进震中,在高原陌生地域空降,从“死神”手里抢夺生命、抢种抢收……救灾部队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对此,国内外舆论普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人民解放军是“具备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复合力量”。

  实践证明,这种“复合力量”得益于我军积极适应职能使命拓展的新需求,“三队”有了新发展。

  空前艰难险阻:牵动世人目光

  灾难面前,各种困难超乎想象。

  官兵的信念和意志同样超乎想象。国际社会最先感到惊讶的是,震后14分钟,统帅机关紧急发出第一道指令。各大军区、各军兵种闻令而动,救灾大军从陆地、空中、水上火速开进,20多个兵种紧急奔赴受灾地区。部队特殊装备引人瞩目,诸如搜索犬、生命探测仪、遥感飞机、野战医疗方舱等,有效提高了救灾的速度和质量……

  时代在变,人民解放军也在变化发展。人们惊讶地发现,与以往相比,这是一支更讲科学的战斗队:科技手段,科学指挥;科技装备,科学调度……抗震救灾,这无疑是一支无法取代的力量。

  工作队的光荣传统,在救灾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部队进村入户第一件事,就是迅速与党员干部取得联系,让村党支部、村委会尽快运转起来。鼓励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给孤儿、孤老、孤残和重伤员特殊关照。一个令人称道的显著变化是,工作队的内涵有了新拓展。总政3次组织“军队抗震救灾心理服务专家组”78名专家,全军115支心理应急干预队,分赴5个责任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抚慰,开展心理疏导。

  许多人没想到,救灾部队还是一支不为自己生产的生产队。二炮某工程技术部队租用两台收割机,帮助27户农民收割120亩麦子,分户打包运到家中。海军派出100多名装备技术人员,帮30多家企业抢修损毁设施、设备,协调恢复生产所需技术、人员和资金。

  诚然,一支现代化军队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垦荒种田,但在人民群众有这种需要的非常时期,部队照样可以当一个出色的生产队。有评论说,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经改革开放30年洗礼,我们这支军队职能使命不断拓展。惟一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

  “穿军装的村干部”:温暖灾区百姓

  地震中失去老伴和儿子的老大娘,死活不下山。某特种大队一名指导员跪下后叫了一句“娘”,却叫得老人泪水涟涟,心甘情愿地跟部队一起离开了危房;汶川县映秀镇有个村子,本来村干部对灾后重建信心不足,在武警官兵帮助下,村子逐步焕发了生机……这两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明,在受灾群众眼中,解放军的传统没有变,子弟兵就是“穿军装的村干部”。

  最让人感到温暖的是,子弟兵全力以赴抢救生命,绝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济南军区某红军师5月17日救出56名幸存者,创造了一天营救幸存者人数最多的纪录。许多人获救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相信解放军一定会来救我们!”

  有时候,一支部队的名称就是“温暖”的代名词。唐家山堰塞湖泄流前,下游流域20多万群众需要转移。成都军区某舟桥团一面做好保护中国石油兰成渝成品油输油管道的准备,一面动员群众疏散转移。当人们听说这就是在岷江上架起“生命走廊”拯救汶川受灾群众的舟桥兵时,有些混乱的局面立即得到控制,人们开始自觉排队,有序撤离。

  在抗震救灾行动中,战斗力强的部队往往是出色的工作队,受欢迎的工作队常常是独当一面的战斗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伴随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增多,如何整合军队多种职能达到最佳用兵效果?

  也许,这个让人温暖的场面能给人以启示:子弟兵与工人师傅一起劳动,与农民兄弟一起生产。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号召后,许多部队抽调兵力奔赴田间地头抢种抢收,开进工厂车间帮助企业恢复运行。不知不觉,灾区群众的许多思想问题,在军民亲密无间的生产劳动中解决了。

  “灾区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做什么最有效果,我们就做什么。”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成员田义祥这番话说明,抗震救灾中军队多种职能之所以能够实现优化,用兵效果之所以能够达到最佳,就在于坚持人民需要至上、群众利益第一,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

  “无法复制的军队”:展示国家形象

  这也许是两个很少有人关注的细节:武警部队首批徒步进入汶川县城的200名勇士中,有10名女兵;海军陆战队接到开赴灾区的命令后,37名女兵突击理发,头发剪得与男兵差不多。指导员周爱民说,就为两个字:方便。

  抗震救灾行动中,有许多类似的细节。国内外舆论认为,中国军队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堪称一支“无法复制的军队”。总政群工办有关负责人说,这个“无法复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风采,同时也展示着国家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恪守生命至上,成为部队救灾行动的一条主线。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救灾部队始终保持战斗队的姿态,随时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5月20日,在彭州市龙门山九峰村银厂沟,成空某团成功解救出被困196小时的60岁老人王有群;6月1日,在空降兵某部连长李磊任队长的营救队伍不懈努力下,两名矿工被困20天后获救。

  地震发生那一刻,空军某雷达团团长张肇荣正带领42名官兵组织例行换防。他迅速带领官兵赶到附近藏、羌两个村寨,帮助316名群众安全转移。官兵徒步进入理县县城后,张肇荣立即找到当地领导请领任务,并通过阿坝州防火应急电台向上级报告。按照空军抗震前指的指示,他们紧急寻找确定3个空投点,引导飞机展开空投救援。

  张肇荣说,尊重地方党委、政府,牢记军人职责,是部队平时抢险救灾演练的一条纪律。这次抗震救灾,部队严格遵循这一原则,积极做好灾区群众工作,保持了工作队的传统本色。

  文明、亲民,转入灾后重建以来,救灾部队用行动赢得了灾区群众的赞扬。5月30日,某防化团在绵竹市汉旺镇临时安置点开设4台野战淋浴车和4顶野战淋浴帐篷,近3000儿童洗上灾后第一个热水澡。6月3日上午,某旅官兵走进什邡市师古镇敬老院,为40多位老人送来大米、食油等慰问品。当地干部群众说,救灾部队想得周到像个工作队,参加劳动像个生产队。

  多难兴邦。军人无愧。中国军人和中国军队以战斗队的姿态,坚决完成上级决策部署;以工作队的姿态,认真执行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的任务;以生产队的姿态,积极参与农村抢种抢收和企业恢复运行。

  抗震救灾,中国军队经受住了考验。(董强)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