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两首有关地震的词,近日成了最丑陋的“媚语”。他竟然以遇难者的口吻,感叹国家人民救灾努力,发出“纵做鬼,也幸福”的感慨,并表达了“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的愿望。(《中国青年报》6月17日)
这种谄媚、争做权力奴仆的行为,太过令人心寒与悲愤。
文化担当,最起码是勇于说真话来为弱者代言的,然而,这些“媚语文化”要么是极度冷血的帮闲,要么是极度厚颜的献媚。这种消解公众的权利意识,让人们用生命来“感恩”的行为,极度不负责任,既误导了公民精神的形成,也对生命尊严造成轻佻的亵渎。
文化批判的价值指归,从来不是从人格上羞辱某个人,绝不是要把某个人搞臭,而是通过对某种文化现象背后的审美趣味、精神倾向和价值立场进行解构分析,来建立文化伦理的健康框架。同样,现在对于“媚语文化”的批判,也就是寄望通过这样的文化行动,来催发知识分子的精神自醒,也抹去附载在当代文化身上的肮脏血污。
不必讳言,“媚语文化”的气息弥漫,本身已经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对精神伦理探求的障碍了。试想,在王兆山的媚权文化统领之下,又怎么可能搭建起倡导“正义话语”的文化平台呢?要经过媚权文化标准的程序,恐怕那些具有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人格的文化产品也多会无奈地面对胎死腹中的命运。
其实,文学艺术与文化行为要不出现大量的价值谎语,不沦陷于价值谵妄的迷乱,本不是难事。一句常理,就是文学艺术根是“人学”,人学即“人性学”。然而,像王兆山这样以“纵做鬼,也幸福”来为死难者代言,视角就只有媚权,没有人性,当然免不了招致强烈诟病了。如此的阿谀献媚,昭示着当前改变文化的伪饰、还原文化的人性、诉求建立“人文精神”的价值谱系,已经是无比急迫的时代使命了。
毕竟,在王兆山这种“媚语派”宗师背后,也还会有许多涂抹着“媚语口红”摇尾乞怜的弟子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说明,为抹去当前附载在中国文化的“媚语口红”,祛除中国文化的肮脏的精神血污,重塑人文精神谱系,王兆山应该成为被批评的重大样本。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