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6月20日电(宋学春于文杰)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青岛市劳动保障局快速反应,立即行动,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积极做好灾区劳动者就业援助工作。
摸清来自灾区劳动者基本情况。在前期做好川籍农民工就业、家庭等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来青求职灾区劳动者做好有关就业援助工作,组织各级就业服务机构摸清来自灾区特别是重灾区劳动者求职人数和生活情况,准确掌握来自灾区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技能水平和求职愿望等情况,实施分类统计,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援助安抚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建立抗震救灾信息日报制度,每日监测岗位信息、四川籍务工人员求职信息以及安抚情况,截止目前,已累计监测上报120家单位岗位信息7036个。
制定落实对来自灾区劳动者的各项补贴政策。结合青岛市实际,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对有技能培训需求的灾区劳动者,可参加106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对因灾情进行失业登记的北川籍劳动者来青岛市就业的,可与青岛市失业人员一并享受有关就业扶持政策。对企业吸纳来自灾区劳动者的,按规定享受相关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
组织做好灾区来青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将地震灾区来青务工人员纳入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对有培训愿望的,优先安排培训。务工人员可根据暂住地和工作地点,从经认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自愿选择培训机构,统一参加技能考试鉴定。对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业,采取"直通车"的方式上门开展技能鉴定服务,优先满足其鉴定需求。同时,进一步落实地震灾区技工学校学生的接收工作,组织学校承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免费食宿和来青岛市就读的一次性交通费,帮助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的学生,积极推荐就业。
强化对来自灾区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援助。从各级就业服务机构中抽调人员,深入辖区企业了解用工需求,收集一批适合灾区劳动者的岗位信息,免费向来自灾区劳动者推荐。下发《关于收集支援四川受灾地区劳务对接招聘岗位的紧急通知》,收集201家企业12762个岗位信息,经进一步筛选,确定了39家企业7396个有效岗位,有效岗位共涉及服装加工、首饰加工、水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60多个工种,所有岗位月薪800元以上(企业提出免费吃住、免费接送青岛、免费提供被褥和日常用品等优惠条件)。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北川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适时将就业岗位信息送到受灾地区,待条件成熟时,组织青岛企业赴灾区开展劳务对接活动,有组织地引导灾区劳动者来青就业。
做好抗震救灾期间的维权保障工作。按照全面排查、加强监管、快速查处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依法查处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保障在青农民工特别是川籍灾区农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同时,进一步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因灾受伤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待遇,及时做好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人员的工伤认定工作,保障参保人员因灾受伤救治医疗费用的支付,解除抗震救灾人员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