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震后访青川

  新华网四川青川6月22日电(记者林甦 皮曙初)到了青川县,会发现这里浑然没有地震灾难过后的萧条,市场和安置点里人声鼎沸、生机勃勃;但青川又是一座空城,因为无论昼夜,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里都没有人。

  走在县城街头,市井之繁盛远超乎想象。
从进城的主干道沿河而行,沿途两三公里商铺鳞次栉比。各地方和军队支援灾区的汽车将这条不宽的道路挤得满满当当。

  从本地的猪肉、青菜到来自南方的荔枝、香蕉,从火锅店到当地人称为“夜啤酒”的宵夜排档,一应俱全。青川的生活似乎已从地震中复苏,完全步入正轨。

  但是,所有的商铺食肆都只能寄居帐篷。而商铺的身后,则密集排列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用来安置受灾民众的帐篷群。

  在城里,一幢幢新的、旧的楼房上面,无论是居民楼,还是机关办公楼,都爬满了深长的裂缝。和被彻底损毁的北川县城不同,青川县城的房子倒塌的不算多,但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成了危房。

  地震袭击青川后,这个位于四川盆地之北的深山小县,水、电、路、通讯全部中断,有30个小时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成为“孤岛”。全县25万人全部无家可归,遇难人数近4700人。

  尽管只有一个月,但人们已习惯把地震前称作“以前”。人们像“以前”一样活泼地打招呼,一样腿脚麻利地忙着各自的营生。蔬菜和肉的价钱与“以前”比没变,餐馆老板仍然在用“以前”的菜单,小城名店“渝中渔火锅”的生意如同以前一样好。

  不过,“以前”的人们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感受到来自部队官兵的无私奉献——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军人的身影。一个月过去,已经有部队开始撤离。在青川街头,时常可以看见当地民众与即将离别的解放军战士相拥而泣。

  “以前”也没有这么多来自中国各地素昧平生的好人,而现在有西安、武汉、西宁来的技术高超的大夫,有夜以继日工作着的板房建设工人,有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外地志愿者。

  但是,“以前”人们不用住帐篷,不用担心不时来袭的余震。“以前”更没有地震给人们心灵造成创伤和恐惧。

  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段老师一个多月前还衣食无忧,家庭美满,日子“巴适”。家里有130平方米的住房,她还在镇上和绵阳市里各买了一套房子。

  然而,地震的短短一瞬,一切都改变了。房子没有了,闲适的生活突然变得惊慌而忙乱。这一切让她焦虑:“刚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也到处忙着救人,嗓子都喊哑了。现在闲下来了,一个人呆着就想流泪。”

  不过她又告诉记者,自己向外人倾诉一番后感觉好多了。“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我还是相信,生活会好起来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青川的年轻一代并没那么多愁绪,80后、90后们在灾难中迅速成熟和成长起来,为被重创的青川带来希望和活力。

  18岁的张秋伟是一个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板房搭建工地上帮忙。白天他和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一起忙着和外地工程队搭板房,夜里就睡在路边的帐篷。

  有天夜里下大雨,帐篷的水都淹到小腿肚子上。他一睁眼看见了,赶紧把大家弄起来,只好挤在一起睡。

  苦虽然苦,但他觉得现在的生活特别有意义。他说他现在只想一件事,把板房早点搭好,这样人们的生活就能重新开始。

  17岁的周帆海一大早就在街道上冲刷地面。地震过后,他参加了共青团委组织的志愿者小分队。

  以前的暑假,小周会回乡下帮着收收庄稼,没事的时候就打打篮球,或者骑着自行车四处晃悠。现在他忙了、充实了:每天早上8点半报到,然后帮着清洁街道,中午吃饭后再忙到晚上6点,晚上还要出来治安巡逻。

  “家里担心么?”

  “当然担心啊,每次有余震的时候,我妈都会打电话给我,”他说,“不过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分享了快乐。”

  在青川县关庄镇一个3000多人的安置区内,记者看到,在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之中,总会看见孩子或独自、或三两个人一起,坐在帐篷里安静地学习。他们要到8月1日才能复课,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却没有间断。

  8岁的王昌丽正坐着写作文,题目是《地震》。她写道:“我心里很想地震可以马上过去,因为我们就可以建起我们的家园,还可以建起我们的学校,我们要是把家园建起,我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家园里生活,就不会在棚子里被蚊虫叮咬,学校要是也建起的话,我们就可以上学。”

  地震夺去了亲人、财产,但是,地震不能夺去人们的希望。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