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6-23 01:52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把“以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列为“四大攻坚”之首,彰显了服务业在推进山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突出战略地位。
正所谓“发展服务业不仅是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需要,而且是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现实选择。”日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了以“现代服务业与山西经济”为主题的第五次“山西发展论坛”,组织省内部分专家学者和有关实际工作者,为加快发展我省现代服务业支招。
一、科学认识当今服务业发展的主导趋势和重大转向,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有效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复明博士认为:当今服务业发展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大致可以概括为八个重大转向。一是服务业的生态化。表现为服务过程的清洁化和服务产品的生态化,更加注重降低服务的环境代价,创建生态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创生出诸如氧吧、生态旅游等生态服务品种。二是服务业的知识化。服务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也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显著依赖于专业性知识和技术,法律服务、管理服务、工程设计服务、金融、计算机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三是制造业的服务化。制造业企业正在从提供有形商品、到带有服务的有形商品、混合品、再到带有少许商品的服务、纯服务的方向嬗变。服务作为制造业企业新的竞争手段,可以有效整合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服务业与制造业出现了融合、分离、外包、互动的趋向。四是服务产业的集群化。主要表现为某个特定服务产业中相互关联的若干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集中。这一趋势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使服务产业集群产生显著的外在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弹性专精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五是服务方式的现代化。伴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新业态、新产品、新方式层出不穷,专业店、连锁店、无店铺销售推陈出新,电子商务、无线射频、自助服务机、商业智能等正在引领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潮流。服务方式呈现网络化、连锁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六是服务功能的层次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趋势,推动着居民消费需求向专业服务和精品服务的转变进程。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的不同地段承担不同服务职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服务需求,造成服务功能和服务等级的显著分化,高端服务出现极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全球范围的世界金融中心、总部经济和研发基地,以及城市中心商务区高端服务业的地理集聚。七是民生服务社会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自我雇佣、自我满足的服务活动,开始转化为由社会组织或独立企业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比如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民生服务的社会化不仅可以提供个性化特色服务,而且拓展了服务业的发展领域,催生了一批新型生活服务产业。八是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支出向财政资源不足地区、公共服务薄弱领域倾斜,用以增加基本公共物品供给,具有边际效用递增效应。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展望未来,公共服务业正在朝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服务设施共享化、服务标准趋同化、服务投入均衡化、服务制度一元化、服务政策均等化的方向发展。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处梁正华认为: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呈现明显加快的趋势,我国将成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我们应通过对内对外开放,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开展服务业的区域分工和合作,大力吸引国际服务业向我省转移,扩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其路径,首先是通过改善商业环境和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创造服务业的承接环境,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利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等各种承接方式,最终构建一种水平分工体系,参与国际服务业的竞争。要降低市场准入标准,促进产业国际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搭建更高水平的产业平台。
二、抓住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现代物流,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 省发改委经济结构调整处副处长曹力民认为: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物流产业和金融产业,应是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兼秘书长卢渝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经济为依托的新文化形态,或以文化为内涵的新经济形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代服务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群,其中包括文化创意及旅游业、广告业、信息业、设计业、会展业等相关门类。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我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条件。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关系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全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依靠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在观念上要更新,积极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起步发展的良好氛围。培育市场主体,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稳健发展的强大依托。汇聚人才力量,奠定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从宏观调控入手,提供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优越条件。
省政府参事、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薄生荣认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前提条件。我省是文化大省,旅游景点多,但是受制于体制、布局问题,旅游产业“有点缺线,有景点缺活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缺乏有机联系,且与当地特色产业缺少产业关联,导致山西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始终做不大、做不强。要改变山西有文化、没产业的困境,关键是要从体制创新入手,打破目前旅游、宗教、林业、文化等部门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大旅游、大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格局。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贸处魏强认为:作为服务业的组成部分,金融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为借贷双方提供金融中介的独特作用。从我省金融产业发展来看,应实施金融错位发展策略,积极引进新兴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培养和吸纳高级金融人才,建设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体系。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综合处陈韦江认为: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山西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规划、监督和协调机制,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实施灵活、有效的财税和土地政策,是做大做强物流产业的根本举措。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处姜晓丽
建议: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支撑度,重点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渗透。
三、强化技术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构建信息化专业交易平台,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业态,促进服务型经济健康发展 太原市政府经研中心副主任李树人博士认为:现代服务业的高知识投入、高成长性、高增值性、规模经济性,与制造业的可融合性等特征,决定了这一产业同样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技术创新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影相随。技术创新往往会促成现代服务业的形成,并深刻地改造和影响传统服务业。要瞄准现代服务业技术升级的重点和前沿,超前安排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把政府科技资金更为集中地投入到相关的服务领域,有效化解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省软科学研究院院长李镇西认为:山西煤炭、焦炭在国内外市场上举足轻重,完全有条件把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和山西焦炭交易中心建成一个国际化的集煤焦采购、集散、结算和定价的信息中心。培育和依托煤焦交易平台,引导国内甚至国际煤焦市场重心向我省转移,提升我省作为煤焦生产大省的煤焦交易话语权,引导和控制煤焦市场行情,对外是山西与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窗口,对内是整合、加工、处理、发布煤焦相关信息的主要载体。不仅如此,还会极大提高我省煤焦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而带动、吸引国内国外煤焦市场所必须的金融业、通讯业、高新技术、会展业等等市场价值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向我省转移、集聚,从而加快我省由资源型经济向技术型经济、服务型经济的转化。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在城市,龙头是旅游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的重点在农村,模式是连锁经营。加强政策引导,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贸处处长白慧仁认为: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条件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应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现代服务业总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城市经济社会条件远好于农村,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定位主要在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及区域中心城市。我省发展旅游业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服务业应以旅游业为龙头,从而带动其他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广大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农村服务业发展应以提升传统服务业为主。传统服务业的重点应放在农村,有效模式应是“连锁经营”,重点是面向农村生活的商业零售服务和面向农业生产的农资供应和专业化生产服务。
省发改委副主任王赋认为:产业政策决定着产业方向。当前迫切需要制定有利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产业、市场准入、税收、价格、投融资、信贷、土地使用、进出口、用工政策等,配套出台关于组织领导、人才引进和培养、企业改革、品牌塑造、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统计考核、督促检查等保障措施。(执笔:白慧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