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要素价格调整,即能源价格的上调。本次价格调整的内容为,汽油零售基准价格由5980元/吨提高到6980元/吨,柴油价格由5520元/吨提高到6520元/吨;航空煤油价格由5950元/吨提高到7450元/吨。
上调幅度分别为16.7%、18.10%和25.20%;电力价格提升4.7%。
总体来看,发改委为防止本次调价对物价形成新的冲击,实行了财政补贴和降低收费相结合的办法,这些措施的结合对油价、物价指数的冲击以财政支出冲抵生活成本影响,提高了低收入居民对高价格的抵御能力。对PPI的传递而言将较为顺利,考虑之后影响,PPI在整个2008年都将持续高位。
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事情是此次能源价格上调究竟是利空还是利好?能源价格上调对亏损的“石化双雄”以及电力企业都是利好,在短期内刺激了其股价走势;但是从长期来看,价格上调以及政策补贴仍不能弥补企业由于价格管制所带来的亏损,而且能源价格的上调使得工业企业成本进一步提高。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PPI在2008年都将维持在高位。
那么也许会有人问,工业企业成本提高后会不会传导到CPI上,也就是直接转嫁成本给终端的消费者从而保持其利润水平呢?我们认为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情况。不过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目前国内的产能都处在过剩的状态,下游竞争激烈,企业直接转嫁成本给消费者并不是很容易。虽然不排除存在能转嫁的行业和公司,但是相信这样的公司应该是少数。
因此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成本的上升以及转嫁成本的困难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利润若下降则股价可想而知。所以这次调整能源价格从长期来看实际上是一个利空。这也是我们一直所强调的长波衰退期通货膨胀与经济减速并存的局面。虽然中国存在价格管制,但是对于大的趋势却无法改变,直到政府承受不了价格管制的成本时开始松动价格。这一松动,给人们一个更强的未来继续涨价的预期,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并不是好事情。比如说成品油因为存在调价的预期而出现了油荒,使原本7%左右的成品油需求剧增到16%,中间这一半的新增需求都来自于投机。不过,国际油价倒是应声而落,这是出于对中国压缩需求的预期。
然而,能源价格上涨趋势已经形成,虽然国际油价经历了短暂的波动,但是从目前来看需求的抑制情况还不明显,所以未来扩大的需求仍将存在,国际油价还会有进一步上涨空间。(长江证券张凡)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