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6-25 01:05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妇女能顶半边天,巾帼岂能让须眉。
33岁的山西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侯小俊,作为山西省支援四川灾区公路抢通保通抢险队前线记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为这两句谚语作了注脚。
主动请缨 奔赴四川 5.12地震后,她主动请缨,要求深入灾区前线,对我省援川道路抢通保通全过程做全面、详实的报道。5月29日到达四川德阳之后,她兢兢业业工作,用自己的辛劳谱写一曲新闻人的赞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她踏踏实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工作得到前方指挥部同仁的认可。为更好地完成工作,她不断对灾区灾情、道路抢险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工作中,她白天冒酷暑、跑工地、做采访,与灾区人民同甘共苦;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驻地后,还要抢赶稿子、做剪辑、安排第二天的采访任务。在谋求自身技术技能发展的同时,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采访经验与前方指挥部人员进行交流,使得大家的工作配合起来更默契了。
抗震救灾 先大家后小家 四川大地震让无数民众流离失所,危难时刻,她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不顾自己刚刚康复的身体,因为她知道灾区有人比自己更需要得到照顾;不顾家中马上要上小学的孩子,因为她想到灾区大部分学校的倒塌,让数万学生没有校舍念书;不顾还没有从高原反应中恢复过来的老公,因为她看到灾区有更多的人民失去亲人需要关爱……种种这些让她不辞辛苦地冒着余震和泥石流的危险奔波在绵竹、什邡等四条路的抢通工地上,及时快速准确将灾区人民的生活环境,我省交通突击队怀着一腔爱心为灾区抢通生命线、经济线的感人故事,灾区群众重返家园、重建家园传遍三晋大地,切实让大家感到,我省交通抢通突击队的到来,打通的一条条生命线,让灾区人民结束了有家不能归地惨景。自她来到德阳后,连续奋战,几乎每天工作到半夜1点以后,早上7点前就起床,在余震中休息、工作,在滑坡、泥石流中采访写作,眼睛布满了血丝,但她都没有叫苦叫累,更是带病工作,所有这些都在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位抢通施工者。
崇高职业 凝聚人心 近一个月来,由她采写的“冒生命危险打通"生命线"”、特写:“援川抢通——一个都不能少”等报道在省内引起强烈反响。因为有了她们这样的前方记者的辛勤作战,不顾个人安危,踏泥泞,攀山崖,奔波于废墟之上,辗转于震区之间,通过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报道,一张张震撼心灵的图片,一个个凝聚人心的镜头,把灾区灾情以及全省援川抢通保通劳动者的爱心以最快的时间传递出去。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兄弟省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空前高涨的场面;展示了全国乃至120名援川抢通建设者无数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瞬间,构成了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的动人画卷。
石建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