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给救灾帮了大忙
杨涛在地震发生时正好在阿坝州 |
朱建国在地震报道中很多时候都哭得连按快门的力气都没有 |
主持人:刚刚两位老师都讲了,你们是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这一次的新闻报道,而且这一次的中国关于救灾的报道,媒体的反映速度和报道的速度,以及这次新闻报道的透明度,在整个,特别是在海外的国际影响上是大大超乎他们以前对中国的想象,你们觉得身为其中一个当事人,怎么看这种现象?
朱建国:这个问题,其实是出乎我的意料,我还是想先把我个人的感受谈一下。
刚刚你说了,整个对地震,对媒体的透明度,作为媒体特别是作为四川媒体的记者,第一次遇到这么罕见的自然灾害,我当时认为这时候我们四川的记者,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到第一线。这时候我由于通讯中断的时候,我回到报社等待命令。这时候我们报社非常及时,第一时间就安排了采访小组,命令我们往汶川灾区去。这之前我一直在忙碌采访发稿的路上。第二天我在聚源中学的时候,我就看到两个外地人,架了一个摄像机,在聚源中学这个地方准备拍摄。当时我想这么大的灾难,居然这么快、这么迅速的就有外国人,一看他就是高鼻子、蓝眼睛、个子很大,只不过旁边一个同行可能是中国的,可能是加入他们电视台中国采访组的翻译,但是我当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当时在现场有一个部队指挥的人过来用手捂住他们的镜头。然后这个翻译马上就从身上摸出了一个类似于许可证的,然后就给这个部队领导介绍,他们是澳大利亚国家广播电视局(类似这种单位),是说他们通过北京哪一个(组织介绍)过来的。然后这个总指挥很无奈的把手放下,规定他们只能在警戒线外拍。我当时想这么大的地震,外国人这么快的在这儿拍摄,架起机器拍摄。这时我第一反映是我们这个地震是会来很多的外国人。果不其然在我随后的14、15、16号,到映秀的时候,沿途看到太多太多的外国人,太多太多的外国媒体。这时候我就觉得,特别是17、18号的时候,我们的报道、我们的照片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见了报或者是见了网上。我就感觉,整个的报道媒体是帮了地震(救灾)的忙,因为是媒体把事实的真相,把灾情的真实情况告诉全世界。所以说之后全世界各个国家反应这么迅速,来援救,来中国抗震救灾。除了中国的其他省份,我在想,按我这个年龄的人,以前也经历过,比如说唐山大地震,以前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因为30年前也不存在网络时代,它的信息发布不如现在,那时候的通讯设备不先进,不发达,而且那时候的中国是比较封闭的,不可能有国外媒体来采访。这一次我觉得媒体是帮了忙,因为有了媒体,让很多世界的救援队和志愿者第一时候,甚至很多外省的志愿者通过网络、通过媒体了解了事实真相,第一时间赶到救援现场。空前的透明,空前的开放,正是因为这个空前,我感觉到才使得中国人民空前地团结一致面对灾情。
主持人:杨涛谈一下你的体会?
杨涛:除了朱老师刚刚讲的,信息公开会对社会提供一个稳定的作用,当时大家认为汶川是震中,成都是不是安全的,水是不是安全的,然后死亡人数有多少,知道后大家都会很安定。
主持人:我们大家都知道凯伦•卡特的故事,就是拍摄秃鹫和小女孩的那位摄影记者。我在想当时朱老师您在聚源中学的时候,已经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一直在流泪,按快门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想记者面对这种重大的灾难性事件的时候,人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发生冲突了,你们两个人处在这种环境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跟我们的网友分享一下?
朱建国:刚刚我谈这个照片的时候我谈了,我们是第一时间到了聚源中学,这时候这个地方确实很惨烈,特别是第二天,救援比较有序。这时候惨烈的场景,有很多的时候第一我是放弃了拍摄,第二我是拍摄了以后回来删了很多,因为这种太血淋淋的画面,第一,作为我自己是一个职业的摄影记住我去记录它,但是我记录了以后,这些照片无论是自己留着,更不可能公开,这种公开是对遇难者的不尊重,或者对幸存者更是一种不尊重,所以这时候我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职业的素质。包括地震之前,我参与了很多类似于大型车祸,在这种车祸中拍摄照片的时候也有所选择。
主持人:杨涛你在震中,是不是看到的情景更惨烈一些?
杨涛:我当时从古尔沟到震中的时候看到了很多遇难者的尸体,一张照片都没有拍,实在是太惨了。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摄影记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人,你用相机拍这么惨烈的场景是很过不去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