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苞敬老院老人们安享晚年
日前,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公开授予佛山市三水区“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这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方。
区域健康长寿是社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称,全国申报长寿之乡的城市达30多个,大多生态保护完好、经济相对落后,属于“温饱型”或“小康型”,而三水应属“富裕型”。在该会制定的健康长寿十二项考核指标中,三水无一不达标。其中百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养老保险覆盖面、医保覆盖面、农村医保覆盖面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五项还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三水区去年共有百岁老人83位,占户籍人口的21.4/10万,远远超出中国和联合国“长寿之乡”规定的“存活百岁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7/10万和7.5/10万”的标准。人均寿命76.72岁,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72岁。而且,过去10年间,三水区存活的百岁老人“长寿比”一直稳定在8.1/10万~25.6/10万之间,均大大超出我国和联合国规定的标准,存活的百岁老人总体上呈不断增加之势,符合老年学学会规定的代表性、持续性、整体性“三个必达”标准。
赵宝华解释,这首先得益于三水区委、区政府近年来加快践行科学发展观、实施“一个中心,两大版块”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三水”。
同时,“水是生命之源。”三水因三江汇流而得名,因水而发展。三水百岁老人多生活于西、北江河畔的村镇中。水资源勘察表明,西、北江水质常年维持在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符合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准,除了三水区饮用外,还是下游佛山市、广州市的饮用水源地。
此外,三水的长寿老人都有一些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情绪非常乐观,生活方式积极健康,心态平和,热爱大自然、热爱他人、热爱自己。他们同时出生贫寒,自小养成勤劳、好动、豁达的习惯,饮食清淡,喜欢吃粥和喝汤,吃本地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鱼、杂食等。如106岁的陈碧喜爱运动,经常去公园散步,和其他老年人拉家常;百岁老人杨桂娇年过数百坚持走路不用拐杖;李奀妹,100多年来没有住过医院,自己打理生活……
三水还有悠久的敬老传统和长寿文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保护。全区87名百岁老人中,除了12位住养老机构以及少数独居外,其余的分别与儿子、女儿、媳妇、孙媳妇、孙子女、外孙子女共同生活,甚至不少是四代同堂、五代同堂。民间也喜欢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巧合的是,在三水区最北端的北回归线,有一座大南山;在中部,又有一片被誉为“三水之肾”的湿地——云东海。这一山一水暗合了民间俗谚。三水博物馆更收藏有慈禧手书“寿”字。据介绍,这件珍品乃1894年慈禧太后御赐三水籍两广水师提督郑绍忠六十大寿的礼物。
近年来,三水区不断扩大和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长寿老人提供坚实的物质、医疗保障。2007年,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9464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5827人,参加居民门诊基本医疗29万多人,所占户籍总人口比例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罗艾桦三轩)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