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张广宁认真听取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王亮摄
“如果每次接访都要市长出面才能解决问题,那就是一种失败。” ——张广宁 本报讯坐着接访两个半钟头———去一次洗手间———站着接访两个半钟头,昨日9时到14时30分,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是这样度过的。在广州市首次举行的市、区、镇三级政府官员大接访活动中,张广宁一共接下了436名群众的142份信访材料,几乎是以往市长热线受理量的10倍。而在全市范围内,各级领导干部昨日共接待群众4576批8350人次,规模之大全国首见。
张广宁昨日未说明下次大接访活动何时举行,但有市政府官员透露,大接访初定每季度一次,下次定在9月份。
三次“骚动”市长耐心平息 受过境台风影响,广州昨日一早就下起了雨,但记者8点20分左右赶到张广宁接访的锦汉展览中心2号馆时,允许群众入场的2D号门门外已经聚集了五六百人,其中不少人都是昨晚就赶到这里等候的。1000多平米的展馆内,市长和20个委办局的接访台已经基本布置完成,场内也已有两三百市民正在候访区等待或填写信访表格,由于人数较多,部分市民被引导上二楼甚至三楼等待。
8时45分左右,张广宁出现在接访现场,立即引起场内群众的“骚动”。数十名正在一楼候访的市民,全部涌到了市长接访台前,任凭工作人员劝阻,也不愿意按编号顺序排队上访。一些已经上到二三楼等候的市民也赶紧往下赶,场面一度混乱。
10点30分左右,为控制人流而暂时关闭的2D号门再次打开,三四百名新进入会场的群众心情急迫地向市长接访台方向涌来,引发了会场第二波骚动,张广宁看见后立即要工作人员找来一个“大声公”,对群众劝慰道:“请大家少安毋躁,只要把材料放下,我们都会有答复。”听了市长的承诺,市民的情绪再度稳定下来。
中午12点,已经比预定接访时间延长了半小时的张广宁起身去洗手间,在候访区等候的群众以为市长要走,一下子炸了锅。“市长,我们还在等着呢!”好几个市民集体喊了起来。几分钟后,从洗手间回来的张广宁对记者说了一句:“外面还有这么多群众,你说我接不接?”接着索性走到了候访区边缘,开始站着接受材料。
此后,张广宁一直站着接受群众投诉,直到下午2时30分许最后一名要求见他的市民离开锦汉中心。
笔记本上记下一串问题 “我等了10年,这次终于见到市长了!你一定要帮我啊。”一名自称10年前被人做假签名诬陷的中年男子握着张广宁的手,痛哭失声。昨日这样的场面一再发生。
“张市长,我要反映的是征地项目存在补偿标准偏低的问题……”“市长,我爱人遭遇交通事故,医药费用负担很重,肇事车辆又逃逸了,我该怎么办呢?”
“张市长,我们为单位工作了30年,现在没有福利分房,也没有货币分房,你一定要帮帮我!”
记者发现,市民投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社保、住房、拆迁补偿、环境污染以及法院判决执行不力上。不少群众由于常年信访都没有得到满意答复,情绪激动,一见张广宁就握住市长的手死死不放,一边流泪一边反映情况。张广宁在仔细聆听市民投诉的同时,不时出言安慰市民放宽心。对于市民提出的各类问题,张广宁有的从政策上给予解释引导,有的当场批示,要求现场接访的委办局负责人立刻落实。
在接访现场,记者看到张广宁陆续在笔记本上列出了现场群众反映最多的一些问题:“房屋拆迁问题,退休职工货币分房(住房的问题,考虑如何处理),没有享受到有关政策的退休人员社保和医保问题……”市长认真接访的态度和解决民忧的诚意也感动了来访群众。72岁的何伯反映了拆迁补偿问题,离开之前拿出古方食疗谱复印件递给张广宁,“市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为我们操心,也要保重身体。我虽然70多岁了,自认身体还硬朗,这份食谱送给你养生。”
“社区就该有投诉平台” 下午2点30分许,最后一名信访人交完材料,等候多时的记者呼啦一下又把张广宁团团围住。“让我喝口水好不好?”张广宁对记者“请求”说,“我们今天所有人包括副市长、局长、区长甚至街道主任、镇长都是认认真真听了他们的诉求,虽然又渴又饿又累,辛苦一点,我觉得还是值得。”
对于此次走出电话间实行公众场合接访的初衷与目的,张广宁表示,面对面听取市民的诉求,与接电话感觉大为不同。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大的困难有哪些。
说到这次接访的体会,张广宁表示,这次接待的上访人很大一部分都是重复信访,接下来各部门各区(市)在解决过程中,不仅要认真处理,还要对这些信访案件专门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实质上的解决。另外市政府还将对这次三级接访收集到的各种问题汇总分类,专题研究。他还表示,媒体也可以帮助政府收集市民意见和投诉,集中后交给市政府。每一次接访,就让群众多一份希望,少一点怨恨;让干部多一份责任,社会多一点和谐。
对于今后是否还会举行这种类型的大型接访活动,张广宁表示这次接访的经验回去市政府还要归纳研究,但他强调,这次接访的效果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每次接访都需要市长出面才能解决问题,那就是一种失败。“接下来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最好市民不出远门,在社区就有平台可以投诉。”张广宁说。
信访者百态 “地铺”老伯又成“第一号” 上午8时30分,记者看到坚持拆迁投诉“八年抗战”的何老伯再次成为信访登记表的“01”号。何老伯25日下午2时就带了干粮和水来锦汉展览中心排队。他告诉记者,从25日晚上7时开始,陆续有好几百人和他一样来打地铺排队。何老伯原为珠江新城渔民新村科甲涌的村民,拆迁后因为不满意补偿费而多次上访。记者事后了解到,他的安置补偿费早被市土地开发中心办理结案,法院也作了判决,但他不服处理结果,已信访多次。
见到简文豪主任,这位“老熟人”有些气势汹汹,他把一叠厚厚的资料往桌上一放说:“个个月都来见你一次,事情还是没有解决,都拖了8年了!今天不解决问题我就不走了。”
12岁男孩独自来“递信” “这是我的登记表,队太长了我不等了,你帮我转给市长吧”,中午1点50分,等待市长“面谈”队列里出现了一个一脸稚气的男孩,他把手上的登记表递给工作人员后转身就走。这位12岁名叫张俊威的男孩在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特别“老到”,还没自我介绍就递上一张身份证说:“自己看吧,这是我的证明”,接着说:“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吧,我的父母原来因为经济不好离婚了,后来我妈去做家政,一个小时才挣8块钱,家里每月扣掉房租、车费就没多少了,所以我今天来申请廉租房”,张俊威现就读于红火炬小学,“我妈妈要上班,所以我就独自来了。”说完,这个小男孩就走了。
一上午7名信访者被送医 昨日11时15分左右,一名着橙色上衣的女子在即将从候访区进入接访区的时候,突然晕倒,接访现场的医护人员立即用担架把她送往医疗点治疗。
记者跟到医疗点后看到,这名姓刘的女士正在吸氧,面色泛红。她的老公潘先生激动地对记者说,夫妻俩都是低保户,但是被人克扣了低保费。他们从前日晚上8点开始在锦汉中心排队,但是昨日上午却挤不进市长接访的队伍。妻子站了一上午,结果高血压病发。
现场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昨日上午医疗点一共接治了7名患者,基本上都是头晕、胸闷或者情绪过于激动不能自控。绝大部分经过简单处理都能恢复正常,只有上午1名姓刘的女士需要送院治疗。
部门扫描 昨日同时在现场接访的20个职能部门“冷热不均”,房管局的“摊位”在9点左右就已聚集了近30位市民,局长谢晓丹“提前开工”,市建委、公安局、劳动保障局以及信访局也是“大热”,但食品监察局几乎全程“拍乌蝇”。
国土房管局 市民追着局长要纸条 “我请求局长写几个字给我。”“我写字没用的,现在都是依法行政。你有困难我帮忙解决。”“请求几个字,"尽快解决",就几个字而已。”“这些不是依法行政的表现。”
昨日在锦汉展览中心市房管局局长谢晓丹接访位前,始终大排长龙,有市民追着局长要纸条。据了解,昨日国土房管局接访的内容主要有发证、拆迁回迁等历史遗留问题,而“货币补贴和住房保障”方面的问题正成为信访的新热点。
环保局 下周二前会派人调查投诉点 昨日广州市环保局一共接待了18批信访者,内容依然集中在以前常被投诉的工厂废气、噪音扰民和油烟扰民。广州市环保局局长丁红都表示,投诉说明广州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尤其是加速推动专项治理餐饮服务业污染的政府令早日出台。
另据了解,昨日下午环保局已经派工作人员前往部分投诉点实地勘查,根据安排,绝大部分投诉点都会在下周二前有环保局工作人员前往处理。
建委 5小时接访只离开座位一次 拆迁安置和补偿问题仍是建委接访的首要话题。“现在我们住哪里去?”同安坊34号房的杨先生1996年因东礅北路扩建而房屋被拆,一度被安置在一侨房中,现在法院要求他搬出,为安身之所无着落焦急万分。中山四路的徐先生也反映自从2006年房屋拆迁后至今没有得到拆迁补偿。简文豪要求相关处室核实材料,尽快解决安置问题,给拆迁户合理补偿。
接访工作持续到下午2点多,现场的工作人员也一直饿着肚子坚持接访,连续5个多小时中,建委在9区总计接待了64宗投诉,仅简文豪就接待了46宗,期间他只离开过座位一次上了一趟卫生间。
记者手记 市长接访“爆棚”的背后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是一个性情中人。从当年誓言政府要调控房价到本月推出市长局长区长大接访,每一次都会因为敢为人先而成为舆论焦点。
“这次是把原来分散在各处的问题放在一起引爆,一不小心就会吃力不讨好。”在半天内涌入上千市民、不时有排队群众高举申诉信大喊“我要见市长!”的锦汉中心接访现场,一名市政府官员私下对记者说。
然而就是在这略显混乱的局面中,张广宁饿着肚子坚持了五个半小时,亲手接过了142份上访材料。“市民交一份材料给我,就看到一份希望。”张广宁说,“我希望能自己带头,告诉我们的官员,群众利益没有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一句广大市民早就耳熟能详的话。过去3年间,秉承这一宗旨,广州市已经陆续实现了市长热线和局长接访的常态化与制度化。但是昨天各处接访点尤其是锦汉展览中心的“爆棚”,却表明了问题依然存在。
纵观昨日各接访点信访群众的诉求,住房困难、拆迁补偿纠纷和社保问题等“老大难”还是占据了大多数,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典型矛盾依然错综复杂。广州市在近年提出“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施政理念,“惠民66条”等重在解决群众实际生活问题,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举措不断出台,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将各种民生问题尽量解决在矛盾激化之前。但各种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存在,以至于昨日来到锦汉中心的群众即使在找到相关部门主管投诉后,绝大多数人还非得要再见市长一面才走。“我找过××局很多次,没用,交给市长我就安心了。”这样的话语反复出现。
勿庸讳言,当下领导批示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捷径;一市之长愿意连续4个多钟头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也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情之举。但成千上万件大城小事,件件都要由市长过问,就非城市之福了。张广宁自己也说,虽然这次接访是成功的,但如果每个投诉都得他出面才能解决,那这种接访制就是失败的。
作为市民释放情绪的减压阀、获取救济的法定方式和政府收集民意的新渠道,广州的三级领导公开接访日活动是一项富有生命力的创新之举,但要建成广东的“首善之区”,广州还需让职能部门真正各司其职,在建立民生保障长效机制和构筑行之有效的基层信访平台等方面继续下苦功。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