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主汛期:地震灾区又面临“大考”

  新华网成都6月27日电 题:主汛期:地震灾区又面临“大考”

  “新华视点”记者

  暴雨、滑坡、泥石流……

  堰塞湖、震损水库、震损堤坝……

  特大地震的创伤尚未抚平,即将到来的主汛期,又给四川灾区带来严峻考验。


  从广元到阿坝,从北川到汶川……正在进行灾后恢复重建的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又一场与自然灾害的顽强抗争全面铺开!

  形势严峻:可能出现近10年来较大洪水

  7月1日起,四川将全面进入主汛期。

  今年汛期,四川可能出现近10年来较大洪水,部分河段有大洪水发生--四川省水文和气象部门日前会商后,发出这样的预警。

  四川省气象部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年高原雨季和南海夏季风比往年都来得偏早,这一情况仅在1966年和1994年出现过,东部和南部降雨量偏多的可能性在60%到70%。

  偏多的降雨量加大了境内江河发生洪水的可能性。据水利部门对四川省近50年来洪灾发生特点的分析,2008年至2012年进入洪水特大灾害高发期。今年,岷江、青衣江、渠江可能出现中高洪水,局部有大水。事实上,今年5月以来,四川凉山、阿坝、内江、自贡已先后出现区域性强降雨过程。

  在强降雨和洪水的肆虐下,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加剧。

  此次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省18个市县,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岩体风化碎裂,即使是平常年份,这里也是地质灾害和水患的多发地带。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川、平武、北川、安县、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崇州山地灾害危险度较高,阿坝州的汶川、茂县、理县,山地灾害危险度则更高。

  综合考虑多种气象因素对灾害的影响,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认为,由于这次大地震灾区地形复杂,汛期天气气候差异大,灾害对气象条件更加敏感。目前,地震重灾区岩体松动、土质松散,具备形成泥石流、滑坡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储备的基本条件,一旦有降雨就极易引发泥石流、滑坡。进入七八月主汛期后,地震灾区降水过程将增多,降水量加大,更容易产生大面积、突发性、破坏性大的泥石流、滑坡灾害。

  震后灾区,抵御大汛能力削弱

  特大地震灾难,使灾区人、财、物遭受空前浩劫之后,在严峻的防汛形势下又面临着空前的考验。

  大地震使四川水利设施损失惨重,损毁数量之多、程度之重、分布之广、险情之大,前所未有。严重毁损的水利设施削弱了抗击汛情的功能。记者从四川省防汛办了解到,地震形成34座大的堰塞湖,震损水库1803座,有379座属高危水库,还有470座震损水电站、495处震损堤防。虽然这些损毁设施已经进行了应急抢护,但抗御大洪水的能力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

  汛情将加剧堰塞湖险情。除了地震形成34座大的堰塞湖外,受灾市县分布的小堰塞体,难以计数。大堰塞湖周边山体约有231万平方米滑坡面,这么大面积的滑坡面,在汛期极容易发生新的泥石流、滑坡和堰塞,一旦溃决产生突发性山洪,对于下游广大地区,将形成巨大的威胁。以重灾区绵阳市为例,截至26日,全市共有震损水库619座(绵阳市共825座水库),其中溃坝风险水库38座,高危水库178座,次高危水库403处;堰塞湖56处,其中极高危的1处即唐家山堰塞湖,高危堰塞湖4处,中危堰塞湖8处,低危堰塞湖43处。

  尽管今年绵阳市属“中等降水偏高”年份,但市水务局局长安天云说,今年防汛形势非常严峻。震损水库、堰塞湖,如果遇到较大降雨还可能形成新的险情。此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可能阻塞河道,或导致堤防开裂。

  绵竹市水利局局长骆儒华26日告诉记者,绵竹市汉旺镇的绵远河目前水流比较平稳,但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绵远河上游共发现4处堰塞湖,已对其中两个实施了工程爆破泄洪,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可能出现险情。

  26日,经直升机勘测确定,都江堰市虹工乡发现3个小堰塞湖,危害等级尚未最后确定。如泄洪分流可能涉及虹口乡、紫坪铺两地近2万人撤离。

  汛期叠加次生地质灾害,也将使四川地震灾区反复中断、反复抢通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抢通、保通任务更加艰巨。

  汛期来临,频繁的降雨天气,将给住在帐篷里的受灾群众带来新的不便和困难。特别是龙门山区,地无三尺平,可供安置受灾群众的土地资源有限,许多受灾群众安置区就建在高山相夹的岷江河谷冲积台地上,汛期时,受灾群众二次遇险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加。据广州市板房建设中心映秀镇工作组负责人向恩明介绍:“由于汛情威胁,漩口镇12个村的安置点被迫取消,5800名群众被迫避险转移。”

  记者在地震重灾区阿坝州了解到,虽然州委和州政府已将地质次生灾害频发的高山、半高山地区11万多群众,紧急避险转移,但灾民安置点和紧急避险安置区,都安置在岷江河谷长达20公里狭长地带的河坝农田上,一旦汛期来临,洪水猛涨,数万人将再次处于危险境地。

  以“防”为主,避险措施力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未雨绸缪,主动应对!

  为了1000多万地震受灾群众能够安全度汛期,经过40多天抗震救灾战役考验的干部群众,在全省紧急动员和部署下,一场与新的自然灾害顽强抗争的攻坚战,正在震区各地展开。

  绵竹市——堰塞湖排险指挥部加强监测,在清平等多处设立了水情监测点,每小时报告一次水情,并且通过卫星对雨情进行监测。组建10支抢险队伍,对堤防险情处进行加固排险,预计将在汛期前完成。还组织6个沿河乡镇近5万人进行了两次紧急避险转移演习,以在险情发生时能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德阳市——全市各地已制订出防汛责任制。气象、水文等部门正严密监测水情、雨情。对地震中受损的堤防、水库等工程措施正在应急除险、细化防汛预案、加强预测预警和强化避险撤离演练,以确保群众及时疏散避险。

  青川县——震后,境内出现了大小36处堰塞湖,如果一旦出现汛情,将出现严重后果。面对严峻的汛情,已落实了24小时责任人值班监测制度,汛情严重时将通知群众迅速转移。

  平武县——已启动红色预警。由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武警水电部队负责施工,正对红光乡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处较大的堰塞湖进行疏浚,并建立了8个观测点,坚持24小时监测。

  来自省防办的情况显示,在“防”“避”结合的基础上,一系列针对薄弱环节的防范措施正在紧张部署之中。

  确保水库和堤防安全,是主汛期防范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目前全省高危险情以上的震损水库基本完成应急处置。对存在溃坝危险的水库,坚决放水、空库度汛;对存在高危险情的水库,限制运行水位,必要时空库度汛。为做好群众避险,在已有避险方案的基础上,相关地区正组织群众进行昼夜避险演练。

  为防范堰塞湖“悬湖”威胁,全省正抓紧对已完工堰塞湖进行风险再评估。对尚未完全解除风险的,加强雨情、水情和堰塞体监测,对新发现或新发生的堰塞湖,将立即组织设计单位和抢险队伍实地查勘,果断处置。

  大量松动的山体,如遇强降雨会诱发山洪泥石流,带来新的次生灾害。在防御山洪灾害措施中,四川还采用群测群防对山体巡查和警示,暴雨定点定量定时预报,并视情况及早实施避险搬迁工程,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

  现代高科技防汛手段也已启动。据了解,三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四川共设有185个监测点,其中有20至30个监测点在四川地震灾区。该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利用北斗卫星终端传输监测数据。各点对不同时段的水位和雨量数据,同步传递到四川省水情中心及各级防汛指挥部门。

  日前,四川再次派出10个工作组对震损工程进一步检查,特别对转移安置点的防洪安全进行排查,对临近河道、地势低洼、地处震损水库和堰塞湖下游等存在防洪安全隐患的,采取坚决措施,确保安全。(参与采写的记者:陈二厚、蒋作平、黄毅、杨三军、周正平、苏万明、任会斌、艾福梅、程子龙、裘立华、仇琳、舒适 张先国、郑天虹、金小茜)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