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林红梅)我国海上救助队伍作为国家唯一的一支专业救助队伍,哪里有需要就飞往哪里。救助直升机拥有绞车设备,具备在空中悬停接人的能力,拥有丰富救助经验和技术,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承担了险恶地理条件下的生命救助任务,为陷入绝境的灾民带来生的希望。
“井底”救人 2008年5月19日,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南海救助飞行队的B-7125机组接到了前往巴蜀金河电站空投救灾物资、搜寻被困人员的任务。巴蜀金河电站处于群山环绕之中,地形就像一口巨井,电站处在井底。直升机飞抵井口上空,发现幸存者向直升机拼命招手,他们已经被困了7天7夜。
第一次救助失败了。次日一早,直升机再次飞抵电站上空后下降,机体渐渐没入四周的群山中。当直升机距离幸存人员30米时,稳稳悬停,飞机的旋翼距离一侧的山石仅有5米的距离,不能再冒险下降。救生员抓住救生绳从天而降,把5名重伤员救上直升机。
此后,EC225救助直升机又先后4次赶赴巴蜀金河电站附近,共营救出47名被困人员,其中包括进去后无法出来的营救人员。
倒进峡谷 5月21日,当B-7125机组再次飞抵巴蜀金河电站进行搜救时,发现2名幸存者被困在三面环山的峡谷丛林深处!这是一个仅有30米宽的峡谷,幸存者被困在峡谷尽头的一棵大树上。
对于旋翼直径长达18米的EC225救助直升机来说,即使能够顺方向飞入谷底,面对前面的大山,直升机无法转弯,更无法救人!
飞!退着飞!紧挨着缝隙,背对着峡谷,倒退着飞进去,B-7125机组紧急协商决定。这意味着飞行员完全看不到救助目标,只能根据绞车手的口令操纵直升机,这不仅考验着飞行员的驾驶技术,更考验着整个机组的默契程度,稍有闪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机长高广沉住气,将直升机一点一点往后退,并巧妙地躲过了树林,将直升机稳稳地悬停在树枝的空隙中。在被困人员的上空,绞车手拉开舱门,下面是一片茂密的丛林,直升机悬停在离大树45米的高空。这比通常约15米的救助高度要高出3倍,是一个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距离,绳索放得越长就越难于控制,一旦救生员碰到一侧的山体或绳索被树枝缠住,后果都不堪设想。
救生员胆大心细,绞索徐徐放下,救生员接近了幸存者。在气旋的巨大袭击下,救生员和捆在一起的被救人员翻滚上升,终于被救上直升机。
飘入“鸟笼” 5月22日,B-7125机组在绵竹市清平镇发现有人在一段扭曲的盘山路上拼命晃动红旗。3名灾民被困在半山腰的一段盘山公路上,断水断粮的他们在几近绝望的时候,看见了从空中飞过的直升机。
这里山势险峻,河谷中遍布小水电,高压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编织在河谷的上空,而被困的灾民正好被编织在这个电网笼子里。直升机在空中不停盘旋,执行这次任务的是由香港特区政府飞行队和大陆海上救助飞行队组成的联合机组,但谁都没有执行过这么艰巨复杂的救助任务。
然而作为专业救助人员,决不轻言放弃!机组终于在距离被困人员100米外的空中寻找到突破口,在那儿约有100米宽的距离没有高压线,救助飞机只能从这儿钻入高压线下面。
这不是特技表演,但难度要远远高于表演。直升机要像鸟一样,飘入这个由高压线和山崖河谷编织的鸟笼中,执行复杂的掉头、悬停和救助任务,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香港机长邓成东与内地机长高广相互鼓励,直升机调转机头向笼口飞去。
飞机小心地下降,渐渐接近高压线,钻了下去。当接近遇险人员时,直升机在原地做180度掉头,救生员李春林立即跃出机舱,乘绞车下降至地面,3名遇险人员全部被救上飞机。直升机像一只灵巧的燕子,穿过狭窄的空中出口,直插云霄。
在抗震救灾中,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的救助飞机共在高山峡谷中救助和转运224人,这些救助多数是难度极大的救助,创造了飞机救助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