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6月29日电题:“农民致富难,干部有责任”
——浙江衢州姜孟村党员成立担保公司开启山村致富门 记者胡作华
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姜孟村有家担保公司,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红色担保”公司,因为它是由村党支部书记郑银富发起创办的,股东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其中5位是村干部。
近五年来,在这家“红色担保”公司的运作下,姜孟村119户农户共获批贷款102户次,成功获得创业贷款148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上升到了8300元。
“农民致富难,干部有责任” 姜孟村所在位置偏僻、信息闭塞,全村仅有的经济资源就是3000亩毛竹。
前些年,村里办起了一家竹制模板厂,向村民收购经简单加工的竹产品。由于生产力低下,一户农民一天忙下来也只能挣二十来块钱。村民们想到了用机器代替手工作业,但买一台破竹机要1万多元,当时大多数人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看到农民的致富路受阻,村党支部心急如焚。在一次支部会上,支书郑银富站起来说:“农民致富难,干部有责任,我们要想办法尽快解决这个问题。”2003年,郑银富带头出资3.1万元,联合几名村干部,再把模板厂老板也拉进来,成立了注册资金为10万元的担保公司,专门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
当地农村信用社为这家新生的担保公司提供了大力支持。信用社同意将其贷款担保额度按注册资金的3倍进行放大,最高担保额度为30万元,最多时可同时为15户农民贷款提供担保。姜孟村村民的致富门路终于找到了。
(小标题)“只要勤劳肯干,我们就帮你走上致富路”
姜孟村的“红色担保”公司为村民贷款提供担保都是免费的。这家担保公司的宗旨是,“只要勤劳肯干,我们就帮你走上致富路”。
朱志慧原是姜孟村里的贫困户,家里负担重,又没有别的收入,外出打工多年也只赚到糊口的钱。担保公司一成立,朱志慧就通过担保从信用社贷了点款,办起了小型毛竹加工厂。两年过后,他已经拥有一整套破竹机、三台竹帘编织机、一台自动编席机,固定资产超过了十五万元。
村民中像朱志慧这样的致富故事还有很多。五年来,这个原先只看得见泥瓦房的小山村,已经新盖起楼房33幢。在浙江省首批兴林富民示范村镇评选活动中,姜孟村被评为全省首批“兴林富民示范村”。
为保证担保资金能实现可持续运转,担保公司对每一笔信贷资金都进行走访跟踪,有效避免了贷款被移用和乱用的风险。公司还制定了风险处置预案,一旦有人还不了贷款,可由村里通过转让承包权等方式收回资金。这几年,姜孟村村民的贷款中没出现过一笔逾期,也从未拖欠过信用社一分利息。
“有这样的党员干部,再大的灾害我们也不怕” 今年初,衢州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雪灾,姜孟村3000多亩毛竹中有2500多亩不同程度被压坏。但是姜孟村人不用心焦,因为有“红色担保”公司做后盾。
由于被雪灾压坏的毛竹需要尽早处理,灾后的毛竹还要及时施肥,担保公司原本30万元的担保额度也不够用了。春节过后,“红色担保”公司马上组织增资扩股,又是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将注册资金扩充到了20万元。扩股情况报到信用社,信用社立即将其可担保的贷款额度增加到了60万元。
这几个月来,衢江农村信用社已通过“红色担保”公司担保,为姜孟村村民发放灾后恢复生产贷款14笔、金额41万元。全村3000多亩竹林及时进行了追肥,受损的毛竹也有三分之二被清理收购,挽回了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村民们信心十足地说:“有这样的党员干部,再大的灾害我们也不怕。”
衢州银监分局副局长周林海感叹地说,姜孟村“红色担保”公司情系农村,与当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工作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奉献精神与合作方式,为其他欠发达地区通过金融支持实现脱贫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