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献给英雄的中国人民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全国巡回报告纪实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灯光闪亮,聚焦讲台。他们不曾是明星,如今却胜过明星……
掌声响起,鲜花环绕。他们本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如今却成为亿万人心中的偶像……
他们中,有基层干部、人民教师、沙场军人、白衣天使,还有铁骨铮铮的干警、稚气未脱的学生……危难中,他们以不同的身份诠释着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
37位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英模,分团6路,6月16日分赴全国各地巡回报告。10多天的时间,方圆九州感同身受。他们用各自的事迹证明:面对灾难,我们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英勇的人民军队、坚强的中国人民、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胜利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一次次感天动地的诉说,英雄的集体在血与泪的“战场”上谱写生命的绚烂篇章 每一位英模背后,都傲然矗立着一个英雄的集体。
师爱定格在生死瞬间。勇救学生献身的数学老师张米亚、美术老师连蓉;失去亲人还全力组织抢救学生的校长谭国强……构成了映秀小学教师董雪峰报告的核心内容。
把生命高高举过头顶。为救病人不幸被飞石砸中的护士严莉、地震后依然陪着病人做完透析的肾内科主治医师李华、勇救孩子的副院长任锦翔……四川省汉源县人民医院护士郝文用哽咽的声音,给观众们讲述了地震刚刚发生时的故事。
“为什么在报告里很少提到自己?”
“因为今天我站在这里,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我们英雄的集体,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民族在灾难中不屈的意志。”面对记者的提问,武警北川中队副指导员贾达国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们是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在大灾面前他们又是最不普通的人。
他们诉说的不只是自己,而是讲述了全体救灾一线人员默默奉献的无边大爱。
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别人;舍下自己的亲人救助群众。这是用牺牲写成的报告:
——北川中学的李佳萍老师冲到教室门口,把学生一个一个推出门外,给了30多名学生生的希望。教室最终坍塌,李老师和六个学生一下子陷入了黑暗的世界。最后,她艰难地、一字一句地叮嘱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坚持,我会在另一个世界祝福你们!”
——都江堰市向峨乡民政干部罗代强,在组织救援前已经看到了埋在废墟里的儿子。当时儿子露出了一只脚,老罗一眼就认出了儿子脚上穿的那再也熟悉不过的鞋和袜子。但为了不打乱救援安排,老罗始终没有向救援队伍表露过自己的孩子还埋在废墟下。在救援群众的分分秒秒中,老罗的儿子永远地离开了他。
——北川县副县长瞿永安全家有9人遇难,民政局局长王洪发痛失包括爱子在内的20个亲人,通口镇党委书记赵蓉再也见不到她的丈夫和孩子等9个亲人,但他们全都强忍悲痛,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北川县公安局144位民警,有20人遇难,幸存的民警几乎都有亲人遇难。
……
一次次生死考验,一次次毅然抉择。这是用奉献写成的报告:
——广东省抗震救灾医疗队紧急抽调医生进入“生命孤岛”耿达乡。共产党员肖建斌主动请缨:“我去!我的孩子已经16岁了,他们的孩子还小……”余振华医生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女儿还小,你暂时别告诉她,就说,爸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救人去了……”
——有的退掉出国的机票,有的离别新婚的爱人、有的告别临产的妻子,有的顾不上联系家在灾区的亲人……第三军医大学全校7000多人递交请战书。31岁的主治医师张帆在请战书中写道:“与其让我71岁死在病床上,不如让我31岁牺牲在抢救伤员的战场上!”
——武警某师组成200人的突击队,徒步强行向汶川进发。领队的参谋长王毅对突击队员说:“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
英雄的集体太多太多。我们忘不了,三天三夜抢通第一条生命线的四川阿坝公路局;我们忘不了,豁出性命抢通宝成线的西安铁路局略阳工务段;我们忘不了,向世界真实报道汶川震情的新闻媒体记者……
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英模代表们,不约而同地用绝大部分时间,满含深情地歌颂着自己的战友、同事,甚至是淳朴善良的被救群众。他们略去了自己在灾难中书写的感人故事,甘愿做一名精神使者,在灾区和观众中架起了一道闪光的桥梁。
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英模的事迹传遍华夏大地,跃动着希望的声音,凝聚起新生的力量 震撼——灾难中,人的生命虽然脆弱,但它迸发出的坚韧和自强不息,折服了所有的人;
感动——大灾面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无私支援,绽放出人性的光辉,温暖了每一个人;
振奋——全军总动员、全党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全球华人总动员,发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齐声呐喊。
传递希望的声音,凝聚新生的力量。报告台下,从省委书记、省长到老百姓,从军区司令员、政委到普通士兵,每一个人都在倾听、在沉思。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医护人员、院校师生,无不唏嘘感叹,泪流满面……报告地点尽管不同,但各地的观众都情不自禁地用感动的泪水和雷鸣般的掌声向台上的英模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南京,能容纳3000人的江苏省人民大会堂座无虚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怀抱着沉重的专业照相机,拖着一条伤残的腿,缓慢地向报告讲台的台口挪动。
“我快90岁了,虽然我的腿有残疾,但英模们是抗震救灾的勇士,我一定要亲眼看看他们,把报告的场面用照相机记录下来。”江苏省老年摄影协会的张凤扬老人,年轻时参加过八路军,战争年代腿上留下了伤残,但他还是坚持要为英模们拍照。
“我在战争年代打过仗,知道地震灾区的情况就像战场。虽然我没到灾区,可我能想象到抗震救灾的艰难和危险。”张凤扬声音颤抖、老泪纵横,“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怕苦、不怕死,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我坚信,我们的党也一定会带领灾区人民重建好家园,而且把家园建设得比以前更美、更好。”
让感动的泪水涌流,让希望的微笑绽放。
公务员感动了——“我们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支援灾区对口重建。有党和政府在,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能让灾区群众放心、安心过日子。”
老师感动了——“灾区的老师在大灾面前闪烁的职业光辉是那么灿烂。我们人民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我们更要通过言传身教,为祖国教好书、育好人。”
医护人员感动了——“我们都特别想上救灾一线,都写了请战书。英模们在一线出生入死,救死扶伤,我们很佩服他们。我们要把现在的本职工作做好,照顾好转运来的灾区伤员。”
部队官兵感动了——“作为军人,我们要向英模那样,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保证守好每一寸国土,交出让党、让祖国和人民最满意的答卷!”
……
“希望不会被震垮;阳光不会被掩埋!”——一位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记录本上工整地记下映秀小学董雪峰老师报告里的这句话。
一次次驰援惊心动魄,一幕幕救助感人肺腑。讲台上,英模的讲述时而委婉伤感,时而昂扬高亢;讲台下,唏嘘声与泪水交融,掌声此起彼伏……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曾让我感到人的力量很渺小。但你们让我再次感到人性的力量很伟大!”
“我只做了所有武警战士应该做的。众志成城,所有灾难都一定能挺过去!”
……
这是“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与抗震救灾英模王毅之间的一段对话。
聆听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的观众中有一群熟悉的身影: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洪战辉和抗击冰冻雨雪灾害先进典型湖南交警吴向阳。他们专注地聆听英模们讲述抗震救灾斗争中的生离死别和大爱无疆。
“他们是真正的救命英雄!我仿佛被带回到那个现场。我和他们一起伤心,一起难过,一起害怕,更为他们救人于危难之中感到无比自豪!”为抢救游客失去左腿的文花枝告诉记者。
抗震救灾尚未结束,抗洪之歌又已唱响。洪战辉说:“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都没有压倒坚强的中国人民,洪水来临有什么可怕?抗震英模的事迹带给我们宝贵的精神力量,我们有人民军队,我们有中国共产党,我们有全国人民,还有什么困难我们不能战胜?英模们必将激励我们众志成城,让灾难在我们面前低头!”
一路上,英模的事迹感动着人民,人民用行动向英模致敬。
——在南航CZ3622航班上,当机组服务人员得知英模报告团成员就在飞机上时,纷纷邀请英模们在签字簿上留言并合影留念。
——在英模们下榻的山东大厦客房里,一张温馨的提示卡片温暖人心:“尊敬的英模事迹报告团成员,看到您这样辛苦劳累,我们为您准备了一杯冰糖梨水,可以清热祛痰,希望您能满意。”
——在吉林大学大礼堂门口,报告团即将离去的车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教授,眼含泪水,双手抱拳,深深一揖。
——“中国加油!四川坚强!北川雄起!……”百色起义纪念馆门前,1300多名青少年的齐声呐喊和热情欢呼响彻云霄,让英模们热泪盈眶。
……
“灾难改变不了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雄心壮志。”四川学子裴新亮的话语中流淌着坚强,“从英模身上,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牺牲精神、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骨肉同胞之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看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我们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效祖国。”
一次次爱与爱的链接,心与心的碰撞,英模的精神之花在虚拟世界里绽放 开放的网络,虚拟的世界。在这里,人们可以隐匿晦涩,更可以吐露真心。
英模网谈,莫大的惊喜!网友们热情在线,互联网链接了太多激情;伴随键盘、鼠标清脆的声音,聆听着彼此心底最真切的呼喊。
“向抗震救灾的英模致敬!向所有参与抗震救灾的人们致敬!”“只要发自内心地献出哪怕一点点爱,也会让人温暖好久。”“中国,加油!”……抗震救灾英模在各地与网友们分享感人故事、讨论灾后重建,憧憬未来生活。
是什么让你们最感动——
对成都军区某红军师师长王凯来说,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中,最令他感动的是北川中学废墟上依然高高飘扬的那面五星红旗。“当我第一眼看到那面红旗时心潮澎湃,感觉到一下子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地震灾害不可怕,艰难困苦我们能战胜,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支撑,那就是祖国。只要我们身后有伟大的祖国,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人民“铁军”为什么战无不胜——
“因为有"五铁精神"。它有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作风,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当人民群众遭受苦难的时候,我们铁军官兵必将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在与太原网友的交流中,素有“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师长杨剑给出了答案。
你们靠什么重建家园——
“我们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有信心、有底气!”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的话让人心里愈发敞亮,“我们那儿有猕猴桃、优质茶叶、中药材和竹子,打算用5至8年时间打造这些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投产后人均收入就会有1.5万到1.6万元。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地震的阴影,走出地震带给我们的伤痛。”
英雄的事迹传遍神州,英雄的精神激励人民。东北新闻网、大众网、黄河新闻网、青海新闻网……一个个饱含深情的跟帖上,网友们留下炽热的感言:
——青海人民手捧洁白的哈达,向来到高原的英雄们,以及所有抗震救灾中铁骨铮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福!
——英模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他们才是我们应该追随的明星。他们激励我们做好每件事,渡过每个难关!
——很久没这样地感动过了,边听报告边流泪。每一个平凡的人在灾难面前可以这样不平凡。一幕幕壮举,全都来自内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为了别人的生命而流汗流血的一张张脸是最美丽的……
——生命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在痛苦的死亡之中,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却又是如此的坚强。它让所有的中国人心和心是如此的贴近、相通相融,从而凝聚起可以战胜任何困难的力量。五湖风雨,万里关山,我们的心拧成了一股绳。
正如名为“倚天神剑”的网友所说:“在这场地震中,我们见证了人性光辉,见证了人间真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见证了人民军队之顽强如钢;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富强。人们也许会被灾难暂时袭击,但站起来的会是一个更有力量的强者。”
一次次情与情的交融,手与手的相牵,真情激发斗志,让苦难的人更坚强,让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 10多天的时间太短,人们还想再多听听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
10多天的日子太长,英雄的事迹已经传遍华夏神州祖国大地。
心灵感动心灵,真诚辉映真诚。巡回报告的一路上,群众的热情洋溢令英模们心潮澎湃。
——在广西百色,英模们踏上了处处充满勃勃生机的红土地。
“广西百色人民对英模的爱,就是对灾区的爱。有这么好的人民,我们军人还有什么不能舍弃?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去保护他们幸福安宁的生活。”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刘文力说。
在邓小平同志当年领导百色起义时工作、居住过的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感慨万千:“无数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才换来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会回去教育我们的武警官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传统,更好地履行军人的使命!”
——在革命圣地西柏坡,英模们寻找先烈的足迹,探寻民族精神的源泉。
六月的西柏坡,山林葱郁,野花摇曳,一片片嫩黄色的向日葵点缀在广袤的碧绿田野间。
西柏坡地形沙盘,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写有“两个务必”的墙面……讲解员生动的叙述,仿佛把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在报告团成员眼前。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最坚固的靠山,每一名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把老百姓放在心头。”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在地震来临之际,用行动履行了共产党员神圣的承诺。
来自四川彭州磁峰镇中心学校的初三学生、报告团成员雷楚年仔细端详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每一件简朴家具和带着补丁的衣被,“实在没有想到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这么简陋,他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好好学习。”
“抗震精神与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传,都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建设强大祖国的动力。”报告团6位成员在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参观时,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在泉城济南,清澈的泉水沁透了英模们的心脾。
“我来到山东就像到家了。"还需要我们为北川做点什么?"是我听到最多最感动的话语。”报告团成员、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看到了家乡恢复重建的美好前景。
“在大灾来临的时候,乡亲们感到恐惧、孤单。但参加这次报告团,一路下来,我也代表乡亲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我回去要把沿途看到的、感受到的,讲给大家听。我想我们灾区群众一定会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战胜困难。”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嘉陵镇人武部部长田宇对未来充满信心。
灾害让我们有所失,危难让我们有所得。
一路上,英模们传播着抗震救灾的精神,各地群众也回哺着英模们的心田。
“报告会对中华民族精神重塑有重要意义。只要我们的民族精神迸发出来,就能告慰所有在地震中遇难的亲人。”北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经大忠说,“宣传抗震救灾精神,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民族的崛起,也能帮助处在艰难困苦中的人坚强起来,让灾区更有希望,让我们国家的未来更有希望。”
一幅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激昂画卷,铸就了一部部炎黄子孙威武不屈的英雄史诗、恢弘壮阔的千古绝唱 历史回眸,英雄礼赞。
从天山脚下到湘鄂江畔,从白山黑水到云贵之巅,流传着英模的故事;
从琼州粤海到江南秦淮,从巴山蜀水到燕赵中原,传扬着英模的精神。
灾难制造英雄,英雄源自人民,人民谱写历史。
每一个抗震救灾的牺牲者都永垂不朽——
“铁军”英模师长杨剑,赶赴灾区开展救援的日日夜夜,从来没有流过眼泪,但他得知了“铁军”部队河南籍年仅26岁的战士武文斌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卸载活动板房工作现场,经抢救无效于6月18日牺牲时,这个“钢铁汉子”泪流满面。
活在人心即永恒,死得其所即不朽。武文斌只是普通一兵,而在河南报告会现场,2500多名观众眼含热泪,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家乡最优秀的战士、送给每一位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生命的勇士。
每一个抗震救灾为爱付出的人都值得铭记——
“唐山的农民兄弟先后自发组成36支志愿者小分队,总共477人赶往灾区。有的是家里哥几个一块儿去,有的是叫上同村乡亲一起走,有的是联络上以前的战友做伴去,还有的干脆一家老少齐上阵。”河北唐山迁安市太平庄村党支部书记、报告团成员李国华就是千千万万志愿者中的一个。
我们不应忘记,那些捐赠百万、千万不愿透露姓名的人,那些站在献血车前的年轻人,那些打碎小储蓄罐把分币塞进募捐箱里的小朋友……还有,那位把乞讨来的钱也捐献出来的老人。
每一个抗震救灾共克时艰的人都值得赞叹——
“给我们送点玉米种子来吧,赶着现在种下去,秋天就有吃的了……”每每提及受灾乡亲的话,报告团成员、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都情不自禁,眼眶湿润。“这就是我们最质朴的乡亲,遭受了那么大的灾害,失去了那么多亲人,但他们想要的却是种子!种子不就是希望吗?”
希望就在前方。擦干泪水,我们继续前行!掸去尘土,我们再上征程!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
——各地方和各部门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勇挑重担,广大医疗卫生人员、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齐心协力,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勇自救;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全力支援,各方志愿者自觉参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踊跃捐助。
在地震灾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表现出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这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礼、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华民族面对灾难奏出的时代最强音。
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我们都能承担;
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我们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这是英雄的礼赞——
二OO八,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感动中国。
这是人民的礼赞——
二OO八,抗震救灾的英雄的中国人民在灾难中奋起。
鲜花在诉说、掌声在诉说、热泪在诉说……
向抗震救灾的英模致敬!
向抗震救灾的英模集体致敬!
向抗震救灾的英雄的中国人民致敬!(本稿执笔:杨维汉,参与采写:周玮、常志鹏、谭晶晶、常璐、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