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委员、民革成都市委会主委孙传敏反映,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余震频次最多、救助困难程度最大、伴生自然灾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汶川地震令世人瞩目。灾后如何重建?这是摆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务,也是关系到四川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
他认为,要实现这个重大任务和目标,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重建工作,首当其冲的就是尽快制定“灾后重建计划”。结合日本神户、中国唐山、美国旧金山震后重建案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灾害救援阶段、灾后重建阶段和恢复发展阶段。
为此,他提出几点建议:
1、尽快制定“灾后重建计划”。
2、由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组织地质、灾害、建设、交通、产业、经济、文化等各行业专家,组成“重建计划”专委会。
3、科学发展观指导,制定“灾后重建计划”
1)重建期限:5-10年;
2)发展规划:编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规划(2008.5.12-2015);
3)分布实施:灾害救援、灾后重建、恢复发展;
4)计划投资:500-1000亿元。
4、重建原则
政府主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持续发展。
1)震后半年内,灾民一日三餐,主要由政府免费提供。
2)当务之急是灾民住房、产业、公路、铁路、水电气、医文卫等建设。
3)在基础设施为中心的住宅建设中,房屋的抗震功能要列为重点。
4)明确建设方向、目标和框架,分步实施,由易及难,突出重点。
5)与全省区域功能区规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5、建设分期
第一阶段:2008年5.12-2009年,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10-2012年,全面灾后重建和对灾区进行全面援助时期;
第三阶段:2013-2015年,灾区全面恢复和自立支援时期。
6、心理重建计划
1)重建精神家园,灾民自我调整,勇敢重新自立。
2)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机构,帮助灾民摆脱悲痛,灾民自我调整,真正战胜自己,才能勇敢地站起来。
7、社会救助法
参照《社会救助法》,尽快制定四川省、成都市灾害救助实施条例。
8、科学监控
在选址、建设时,要始终真正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原则,易于引发自然灾害的地震带和断裂带及其附近,要科学控制密度和容量,要把防震作为重要因素考虑,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地震带和断裂带及其附近,要划拨款成立专项基金,组成强有力的研究专家团队,进行地质、地震等调查研究,实施动态实时监控,建立相关数据库。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