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四川省委会反映,5·12特大地震灾害给四川等地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支持灾区重建家园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一项艰巨而浩繁的头等大事,其中,建设资金的筹措则是重中之中。
他们说,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无论是救灾人力的组织和运用、救灾资金的筹措还是救灾物资的生产和运送,我们的政府无疑发挥了主体作用。
目前,各级政府已动用财政资金100多个亿直接用于抗震救灾,此外,中央财政最近又拿出700多个亿的资金建立了专门用于灾区重建的基础投资基金。可见,政府不仅全力以赴抗震救灾,而且在灾区重建方面也是竭尽全力。
由于这次地震破坏性之强烈、受损范围之广、灾害涉及人数之多、造成的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的。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大范围的农村灾区重建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农村居民的集中居住,其间,政府担负的责任比农民自己建房要重得多;同时,处于地震高发区的灾区重建又绝不能按原来的水平复制,至少是要建设“经得起震”的新家园,建筑质量的提高,也要求更多的资金投入。因此,灾区重建的建设资金投入量之巨是可想而知的。
巨额资金从何而来?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筹资途径无外乎:再次动用政府财政资金、依靠银行发放贷款、社会力量献爱心无偿援建、项目商业化运作等等。
首先,要政府财政一下子拿出数千亿资金用于灾区重建,绝对不现实。其次,银行贷款的对象和范围相当狭小。其三,大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捐赠,包括国际援助等来重建灾区,也不现实。其四,我国这次遭地震危害的区域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绝大部分地区是贫困的农村,其商业化、市场化程度十分低下,能够实施商业化运作的项目主要为景区的开发与重建,城镇水、电、气等的供给,项目商业化运作空间比较狭窄。其五,政府建立的基础建设基金主要用于灾区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调动民间资金投入房地产开发、以及项目商业化运作等,以实现与银行贷款的互补,促进灾区重建的迅速推进。同时,其数额毕竟有限,不可能覆盖灾区重建的方方面面。
他们说,这次灾后的全面重建,一方面要积极发动灾区人民生产自救,发挥他们在灾后重建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应当根据重建项目的性质,有针对性地运用筹资手段,多管齐下,才可能很好地组织和推进灾区重建。由于灾区重建项目多具公共产品性质,加之灾区重建本身的特殊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无偿性资金,只有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最符合要求。
为此,他们建议:发行特种国债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具体做法为,特种国债以汶川地震灾后灾区重建的名义发行国债;国债所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灾区重建;该特种国债的偿还期限可定为5至10年;其利率水平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其发行量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分次发行来确定;特种国债借债主体为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负责资金的安排调度和具体使用,并由中央政府负偿还责任。为满足地方政府的特殊需求,也可以用“转贷”的方式来解决。这样,既发挥了政府财政资金在灾区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够缓解政府压力;既能够在短期内筹集大量的灾区重建资金,又满足了社会各界踊跃献爱心的需要而没有太大地损害购买者的经济利益。实际上,这种特种国债是把财政资金与社会捐赠的之长结合起来的一种筹资方式,其着眼于经济的发展,以空间换时间,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分解为若干份,逐年补偿,且成本较低,能够较好地适应我国现阶段政府的财力状况和社会各界的经济及心理承受能力。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