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重庆)市政府召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市政府宣布了“关于调整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新设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也正式挂牌成立。
市长王鸿举为新挂牌成立的“市政府应急办”授牌。
副市长刘学普说,今年,我市将完成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并配备一辆移动指挥车、一架直升飞机,以快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
应急委下设应急办 由于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市政府对重庆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应急委组成人员名单见图示)。
应急委的下设应急办,属应急委常设办事机构,挂“重庆市人民政府总值班室、重庆市人民政府救灾办公室牌子”,市政府应急办主任是张邦平。
应急办的办公地点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内设政务值班、应急处置、应急救灾、应急动员等4个处室。
总体应急预案成全国范本 截至目前,市政府组织编制完成市、区县两级应急预案111个,全市乡镇(街道)完成4314个,社区(村)完成17240个,企业编制应急预案11280个,学校编制应急预案38673个。
目前,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总体应急预案被定为全国省级预案范本。
“5·12”地震时,由于用户对通信服务出现了“井喷式”需求,应急通信系统显得力不从心;“5·19”余震公告后,数十万人连夜涌上街,凸显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
“上述事件反映了我市应急管理存在着体制不完善、预案操作性不强、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刘学普说,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全市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
4.5亿元建设应急体系 “这次抗击"5·12"地震,之所以赢得世界赞许,关键在于反应及时。”刘学普说,在遭受灾难时,单单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强大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十一五”期间,我市确定了12个应急体系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今年完成7个项目。“今后几年,我市将投入4.5亿元用于应急体系建设,各地要将应急体系项目纳入民心工程。”刘学普说。
5年建成覆盖全市应急预案 到2012年,全市将建立起覆盖各区县、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
刘学普要求,在增加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站点密度,健全卫星遥感、网络信息和现代通信监测预警体系同时,要完成三峡库区气象、地震灾害监测网。
今年,在初步建立各类自然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再陆续完成化工、高危生产场所等市、区县两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数据库,社会安全隐患数据库的建设。
在数据库基础上,我市将完成有毒有害危险品、重要疫病疫情区域风险分布、灾害点分布图及江河库坝洪水风险图编制。同时,设计针对住房等不动产的保险险种。
今后5年,我市将加快国家级救灾物资中心、市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区域性中心城市应急物资储备分中心的建设,并将30个商业企业和50个生产企业纳入市级应急物资保供。
应急委组成人员 主任王鸿举
常务副主任黄奇帆
副主任马正其、童小平、谢小军、周慕冰、谭栖伟、刘学普、凌月明、周茂武、陈和平
成员88名成员由市政府直属机关、市级委办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构成
应急办10项主要职责 统筹协调全市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
指导全市应急预案体系与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
负责市政府政务值班、市长公开电话、市长电子信箱及应急值守工作,指导全市政府系统值班
编制全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各区县、市政府有关部门应急体系建设
汇集、研判、上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并根据市政府的决定发布全市预警信息,宣布启动应急和结束应急
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及物资安排意见,全市应急处置装备建设
组织协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教育,开展综合性应急预案演练
组织对突发公共事件形成、发生和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开展国际国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交流与合作
负责办理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与管理方面的文会事
承担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今年完成7个项目 确保建成市政府应急平台
启动建设市突发公共事件预报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
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地区的国家级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
新建一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库
配备一辆应急移动指挥车
装备一架应急直升机
全面实施市级紧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重庆晨报) (来源:华龙网)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