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灾区群众拿到八万多套安置房钥匙
市建委主任黄平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全面回应网友“8月1日前入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质疑
“7月2日,就要让40%的安置房入住。”针对网友质疑8月1日前让所有有需求的灾区群众全部入住过渡安置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昨日,市建委主任黄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称,7月2日,就要将之前验收完毕的80000多套安置房钥匙全部发到灾区群众手中,让他们尽快搬进新家。
质疑一 高温暴雨 施工进度慢咋办?
回应 天气预报系统进驻施工点
网友第一个质疑,就是目前的天气对施工很不利,高温暴雨,可能严重影响到施工每一个环节。对此,黄平并不否认,他说,7、8月份是雨季,在这场堪比战役的奋战中,雨水是对施工最不利的困难。
黄平说,大量降雨,对正在平整硬化场地以及浇筑混凝土的作业影响最大。比如说,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突然下雨,雨水冲刷会让混凝土难以凝结,此前浇筑的混凝土相当于就报废了。针对这种问题,他们会要求合理安排工序,在天晴时,尽可能快地抓紧室外场地、设施的施工。现在,各个工地都和气象系统密切联系,每天动态掌握天气预报情况。如果第二天可能下雨,会尽量不安排可能受雨水影响大的作业。
下雨同样也让安置点正在修建的排水系统出现隐患,可能会使修建中的排水沟、化粪池中水满为患。在排水功能还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造成安置点部分板房进水。出现这种情况,雨停后会立刻使用抽水系统把积水处理完毕。
质疑二 山高水远 材料运不进咋办?
回应 冒险运输抢通道路准时开工
都江堰龙池、虹口等地道路损毁非常严重,随时都有塌方的危险,板材运输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困难。而一些受灾场镇确定的安置点,正是废墟所在地,清理任务也很艰巨,需要把堆起几米、十几米高的废墟清走,再腾出场地进行建设。此前,他们为了运板材进虹口,专门组织了一个运输队。由于大卡车很难开进虹口的“鬼门关”之路,他们就将省外援建单位送来的材料转移到小车,冒险往里运。之前,5个运输车进虹口,1个车在路上被巨石砸中,幸好人没有受伤。几个地区的安置点,有38%左右都在山区,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过,黄平说,虽然运输问题非常困难,但既然有困难就存在解决办法。他们和各个相关部门协调,抢通道路,并由专人指挥交通,在山区险峻地段单线通行。此前,在交委的协调下,都江堰向峨乡的道路已经打通。而在聚源镇三坝村,有2公里路损毁极为严重,这段只有3米宽的道路,阻碍了安置点的修建。为此,郫县对口援建单位在抢修道路时,先用砂石铺路,不成。最后用建渣来垫。在修建时,他们还为了解除老百姓的顾虑,做了很多协调工作,最终把路抢通。
质疑三 有安置点还没开工搞得赢吗?
回应 厅局长当“包工头” 守着施工
“有些安置点,现在连场地都没平,8月1日让群众入住怎么可能嘛?”对于安置点施工的进度,不少网民颇有疑虑。对此,黄平却显得信心十足。他说,上周,他们新确定了60多个点位,一个星期,除了龙门山镇最偏僻的地方因为交通不便还未进场外,其他所有新增安置点全部已开始平整场地。
黄平说,现在,成都已有1000多个安置房建设点全面进行建设,奋战在施工点上的有10万大军,有上百个单位和部门在工地上。很多援建省市的建设厅厅长、局长成了“包工头”,天天在工地上守工程。都江堰建设局局长闵云万在地震中锁骨断裂,肋骨错位,可他仍坚持每天呆在工地上。上周,他们又组织了上万人的第二梯队,参与场地平整和大配套建设。新开工点的施工进展速度明显加快,水电安装的速度也快了。从施工开始,一、二、三期工程几乎同时同步施工。截至6月30日,省外援建已经安装完毕104154套,其中验收移交了81222套,交付入住了43713套。“其实很多安置点从今天就开始发钥匙了,明天要把所有钥匙发完。”
质疑四 短时间修完安置房 质量咋保证?
回应 达到入住基本条件 边住边完善
很多人担心,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安置房的建设,房屋配套及质量问题恐怕很难得到保证。黄平解释,的确,不少施工点,水、电、路和通讯管网都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很多过渡安置房点地形复杂,铺设难度非常大。
“但是8月1日入住,我们不能让老百姓住进没水没电的房子。”黄平说,入住条件,水电路全通是基本保障。为此,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工地上大多是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他们去找温江一个生产变压器的厂家,接上变压器,高压电就可转为民用电。在黄平的恳求下,厂家承诺在7月2日生产出变压器。
黄平说,特殊时期,不可能等所有细节都完美了再入住。眼下,帐篷中的温度有时高达40多摄氏度,只要达到入住基本条件了,可以边入住边完善。黄平向建设部打了报告,要来特殊的授权,进行分布验收,板房安装完成,内部配套完成可以先进行一次验收。等到总平完成后,再进行一次验收。这样,效率将大大提高。
您觉得交付安置房需要达到什么条件?现在遇到的困难应当如何解决?今起,您有任何意见都可拨打本报热线86613333-2。本报将及时将您的意见转达给市灾后重建办。您也可登录市建委网站www.cdcc.chengdu.gov.cn表达您的真实想法。本报记者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