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灾区记者讲述系列:对比三次灾难看国力强大

四川灾区某宾馆: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的志愿者和媒体人有个共同特征:大包小包带着食品、水、药品,甚至帐篷和睡袋。事实证明在充足的食品供应、完善的净水设备、设备齐全的安置点与医疗站面前,这些储备变成多余的压舱物,除了给旅程制造一些麻烦之外,没有半点用处。
    四川灾区某宾馆: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的志愿者和媒体人有个共同特征:大包小包带着食品、水、药品,甚至帐篷和睡袋。事实证明在充足的食品供应、完善的净水设备、设备齐全的安置点与医疗站面前,这些储备变成多余的压舱物,除了给旅程制造一些麻烦之外,没有半点用处。

  “别人觉得很苦,我觉得一点都不苦,为什么呢?”——因为1987年她见识了真正的艰苦。

  二十年前的灾难是何景象?隋明梅讲述了自己在大兴安岭参与前线报导时的亲身经历。

那时条件困难,救灾手段原始,甚至连救灾人员和记者的补给品都不充足,他们在大兴安岭上连续几天都找不到食物,最艰苦的日子,三天时间里只领到两张半斤一张的干硬面饼(谈到这里,记者插话道:“只能泡点开水勉强下咽吧”,隋明梅摇头笑了,说“还有人说就着矿泉水吃呢,都不对,那时候根本没有开水和矿泉水。”)。那时候只有两种东西可以喝,一种是东北的白酒,装在小玻璃瓶里面方便携带,又辣又呛;另一种就是路旁水沟里浑浊的污水。晚上没有睡袋、帐篷,只点一堆篝火,记者和救灾人员裹着军大衣围着火堆席地而卧,一晚上一晚上的煎熬。

  运输工具、救灾用品和医疗用品更加缺乏,山火逼近的时候,记者和消防官兵一起用湿毛巾和树枝打散火头。要返回营地的时候,记者们守候在山道旁等待运输卡车经过,由隋明梅这队伍当中唯一的女性出面拦车,先把男同志们一个一个送走,最后自己再搭车下山。到齐齐哈尔水灾的时代,虽然各方面都有进步,但冲锋舟、救生服、雨衣雨鞋同样稀少,记者们一人领到一块大木板,据说以东北当地最轻的木头制成,当作简易救生设备使用,于是诸记者只能每人抱着大木板游走于灾区四处采访。

  在四川灾区,隋明梅采访一位种地的农夫,农夫下地回到安置点,从屋里拿出几瓶矿泉水请记者们喝,“我一下子感动得眼泪都下来了。”一方面是灾区群众受了那么多苦还想着招待客人,另一方面想到二十年前大兴安岭往事,那时睡在露天,烤着篝火整整一夜,到天快亮的时候干渴难耐,但四周根本没有能供饮用的清水,那时候她感觉到:原来人类生命最后的枯竭不是因为没有信心,而是因为没有水。幸亏没过多久,前来支援的解放军部队带来了净水药片,投入浑浊的小河沟中,众人都趴在河沟边低头狂饮。这在隋明梅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农夫递过矿泉水瓶的时候,多年前的那天清晰浮现,两厢对比,怎能不发出慨叹?

  现在灾区遍布价值二十多万元的净水设备,厕所、淋浴设备也都很完善。一位灾区女孩在接受采访时说她每天都能洗一次澡,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仔细想想,确是巨大的进步。二十年前的大兴安岭灾区连厕所这个概念都没有,洗澡更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那时供人饮用的水都不足,到了有水源的地方,根本没有人舍得打水洗澡,大家都用白酒瓶子把水储起来备用。隋明梅说,当年一个月的采访,她一次澡都没有洗。

  回到北京之后,领导曾问:在灾区的帐篷、睡袋里休息,一定免不了蚊虫叮咬吧,隋明梅答道:“没有。”在四川灾区根本见不到蚊蝇,受灾群众安置点的消毒非常彻底,即使是几万人同住的体育场里也干干净净,她抱着穿完就丢掉的念头从北京带去了两双鞋子,谁知根本没有派上用场,原封不动带了回来;压根没想到灾区会那么干净。

  从救灾,到安置,至重建,不经对比难以发现,如今的中国已不是十年、二十年前的中国,国力的强盛超乎大众的想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