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栽树只想吃桃 将来可能无工可招
湖北优秀技校生八成“东南飞”
据省劳动保障厅统计,到“十一五”末,湖北技能人才缺口将达200万。与此同时,作为职业教育大省的湖北,被知名企业“订购”的优秀技校生八成流往外省;在武汉各大人力资源市场,还出现了技工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的怪现象。
省劳动保障厅培训处处长傅永光认为,因薪资水平差异造成技工外流,只是表面现象。
|
目前,我省仍有部分技校教材未及时更新,师资薄弱,缺乏与企业间的沟通,学生达不到岗位要求,企业用起来不顺手。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企业直接参与技工教育,培养自己需要的工人。那些“只想吃桃,不想栽树”的企业,将来则可能无工可招。
上图:技校学生学习操作机床(资料图)。
左图:技校学生进行实习操作(资料图)。
校企合作办学
为鄂企“输血”
校企合作,是制造业发达国家技工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即企业为技工院校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师资和实习工位,院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在德国,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手段。
6月23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经委和国资委3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张建平称,少数企业重招工,轻培养,“只想吃桃,不想栽树”,就无法实现快速发展。
目前,湖北校企合作仍表现为一种自发性行为,层次较浅、长效机制不完备,缺乏具体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目前,校企合作做得较好的武汉第一技校,同龙净环保、奥迪斯等上市公司签订的合作内容包括:
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教学内容,企业参与教案的制订;根据教学需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授课,参与教学;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作为回报,预订班级的学生原则上向合作企业推荐。
通知明确了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的总体目标:在今年末,全省70%以上的技校都要与省内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全省50%以上的规模企业要与技工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到“十一五”末,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与技院校都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根据目标要求,全省校企合作将更加深入。具体措施包括:
鼓励校企合作走集团化道路;鼓励企业和技校合股或合资办学、办班、办专业;根据企业需要和技校专业特点,采取顶岗实习式、订单式、定向式、定制式等多种合作培养方式,实现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师资建设、实习教学、能力评价、教学研究、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8个环节“一体化”。
有关部门应建立协调指导工作委员会,搭建政府服务平台。
出钱出设备出师资 省外企业来汉“抢人”
自己培训员工成本太高,请技校代劳如何?詹红梅曾跑到武汉多家技校,不料省外知名企业已捷足先登。有些应届生甚至在一年前,就被“订购”了。
武汉第一技校05级电工电子专业学生李欣,今年7月才毕业,却已在“步步高”北京售后服务中心上班。
早在一年前,广东步步高就同该校签订协议,通过考核选拔一批05级学生组成“步步高班”,派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并提供奖学金,专为企业培养手机通讯视听维修工程师。
像这样出钱、出师资甚至出设备的知名企业,到湖北“抢人”的企业不在少数。
近期,江苏大智资讯公司投入60万元,在宜昌市一技校建立电火花实训室、机加工实习车间,配备企业先进的设备,学校每年为其输送一批优秀学生。微软、英特尔公司在湖北思远信息技术学校建设新技术开放实验室、英保通实验室等供学生实习,其回报就是优先用人。
企业“投之以桃”,技校则乐得“报之以李”。
企业提前要人,给技校生拓宽了就业门路,也给技校带来不少好处。就业不愁,企业还提供奖学金,生源就更多,质量也更高。加上提供的设备、师资,学校实力可很快得到加强。
像李欣这样早早被省外知名企业“抢走”的优秀技校生,每年数以万计。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目前,我省技校实行校企合作的对象,八成是省外知名企业,培养的技能劳动者特别是优秀技校生外流严重。
湖北技工缺口将达200万!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张建平称,“十一五”末,湖北技工缺口将达2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缺口达80万,招工难已成为制约湖北经济发展的“瓶颈”。据调查,湖北企业最缺的技能人才包括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制造与维修、电子技术,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方面。
目前,湖北有技工学校208所,每年招生超过10万人,在校生近30万。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处处长傅永光称,湖北是教育大省,基础教育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技工生源好。知名企业出人出钱前来“抢人”,不仅无可厚非,还给技校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他认为,湖北“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工资待遇只是次要因素。对于技术过硬、工作效率高的技工,相当一部分鄂企提供的薪水并不低。例如武汉的造船企业,月薪五六千元的并不少见,江夏毅恒钢构更是开出了10万的年薪。
参加5场招聘会
招到1名电焊工
昨日上午,徐东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摩肩接踵。湖北泓泰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詹红梅却心急如焚:今年春节至今,她已参加5场各类招聘会,只招到1名合适的电焊工。
泓泰是一家小型船舶工程企业,目前服务于青山某大型船舶公司,订单已经接到了2014年。该公司承接的一艘1.8万吨海轮装修工程,工期为3个月。如果有充足的员工,完成这工程1个月就够了。因为缺工,该公司很多订单都不敢接。
昨日,在詹红梅这里填写登记表的求职者多达20个。凭她的经验,能用的人屈指可数。为了解决用工难题,公司不得不对部分新员工进行长达3个月的培训。公司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培训期间每人每月发900元的薪水。
文/记者 齐翔 通讯员 宋欣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