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走入21世纪不到10年,有识之士已在为“20世纪遗产保护”忧心了。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文物保护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以“缺乏理性认识、缺乏法律保护、缺乏成熟经验、缺乏科学界定”来概括当前中国20世纪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其中“保护性破坏”成了当前一个突出问题。
与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古代文化遗存相比,20世纪遗产在文化遗产大家族中最为年轻,人们容易忽略它们的重要意义,由于在保护理念、认定标准、法律保障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尚不成熟,使20世纪遗产保护充满挑战。
有数据显示,我国房屋建筑的平均使用年限不到30年,“短命建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不能以理性的态度对待20世纪的建筑遗产。这些功能延续着的“活着的遗产”在决策者们“厚古薄今”的理念中遭到轻视和抵制,导致大量20世纪建造的厂房、学校、医院、名人故居、桥梁以及各类纪念物等成为推土机下的牺牲品,遗产保护的厚古薄今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
对当下的“保护性破坏”,单霁翔以遵义与四川的两处纪念地为例,称“这两处原本与民居共处一个环境之中,为了修建休闲广场和纪念公园等,当地将纪念地周围的原有民居全部拆掉,使得该处20世纪遗产像纪念碑一样突出出来,再配以景观道路、集中绿地、水池灯光等,不仅破坏了历史环境,也破坏了整个历史故事的特定情节,彻底丧失了真实性和整体性。”不过,各地的情况多有不同,在“保护性破坏”的案例之外,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比如,将老厂房打造为创意中心,就是一个成功范例。像有着50多年历史的工厂区的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上海的“8号桥创意产业园”、杭州的“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南京的“世界之窗软件园”等等,都为老厂房赋予了新的生命。
首都博物馆文物资源调查征集部张燕说,奥运沙滩排球场选址在北京朝阳公园内的北京煤气用具厂旧址上,旧厂房被改造成贵宾、运动员及赛事管理、安保和媒体用房,一些原有的锅炉也被保存下来成为景观。这一设计方案既保存了遗产,又体现了节俭办奥运的精神。其他如上海外白渡桥的迁移修缮工程、无锡茂新面粉厂改造成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都让这些遗产“延年益寿”。据了解,一些地方已出台了保护历史建筑的地方性条例,但对建筑存在年限的认可标准各有不同。上海、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认可30年以上,杭州、天津等认可50年以上,但是,有些建筑尽管存在年限不长,却非常有价值。
张燕提醒:“在20世纪刚刚过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文化传承的高度看待前100年里的文化遗产,不要在我们刚刚转身,文化链条就在身后发生断裂。”这应该是我们对待20世纪文化遗产的基本态度。(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