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51所希望学校震后挺立 灾后两月跨越浙川寻奇迹

  一片不塌的蓝天

  从青川到剑阁、从苍溪到元坝、到朝天……在广元的那些日夜,我们走访了乔庄、七佛、蒿溪、碓平、苏河、金达、梅树、之江等9所浙江援建学校。

  当这些原本陌生的名字和那一幢幢挺立的教学楼出现在我眼前,20天来压在我心头的那块石头也一点点轻轻地碎了,我的心变得温暖异常——那一刻,我只想感谢这些天来所见到的一切——感谢那些在几十秒钟内就把孩子疏散到安全地带的老师;感谢那些勇敢逃生的孩子;感谢那些没有为了几个钱而偷工减料的包工头;感谢那些为了几根钢筋而较真急眼的建设者;感谢那些张开了裂缝却依然在废墟中傲立的教学楼——天崩地裂的那一刻,51幢不倒的楼,是51座坚实的脊梁,是51片不塌的蓝天,它们撑起的,是数万名孩子幸福的天堂。

  将近7万名中国人的生命在顷刻间化作青烟一缕,上天入地,游荡九霄。汶川地震中的逝者们,你们可已魂安魄定?

  请你们的在天之灵俯瞰破碎的天府之国,那里的人们与他们的先民们一样坚韧不拔,与他们身后的13亿中国人一起将民族血脉永延万世,国祚不断。

  一个奇妙的悖论

  对大自然的忽视是人类苦恼的根源。夜深人静,当我怡然坐在电脑前码这段文字时,这句启蒙运动先贤霍尔巴赫200多年前的话突然从记忆的阁楼里跃然纸上,狰狞冷笑。

  在一个多月时间里,13亿中国人基于共同的文明传承,共同承担了一个民族悲剧。生命的坚忍顽强与造化的无常弄人,就在眼前活生生地直播。这种全新的生命体验,唤起了中国人对民族苦难的疼痛记忆,爆发出令西方人五味杂陈的民族凝聚力。

  疼痛过后,霍尔巴赫的《自然体系》和启蒙运动,却穿越时空,追人魂魄地要人们想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建筑的关系,等等。

  法国的帕斯卡在他的《思想录》中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当人类内视自身价值时,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被唤醒了。然而,人类也从此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万物皆备于我”。

  于是,霍尔巴赫们警告说:对大自然的忽视是人类烦恼的根源。

  也许正是面对大自然而生命易碎,人类才深情相拥,彼此珍重,痛定思痛后开始“尊重生命”?

  也许吧!

  一个动人的表情

  浙江人对青川,真好。这是在青川采访的那几天,我听到最多的话。

  说这些话的,有青川的政府官员,有学校劫后余生的孩子,有因为工程质量不过关曾被责令返工的包工头,也有路上偶遇的素不相识的乡亲们。

  他们说这些话的表情是那么的相似——真诚、由衷,带着发自心底的感激。

  这种表情,让我动容,让我深思:是什么,让这些还没从劫难中缓过劲来的人们,如此心怀感恩?难道仅仅是源源不断来自浙江的救援物资么?可是,即便是出自对遭受不幸的同胞本能的悲悯情怀,不也该在灾难前伸出援手吗?

  《论语·乡党》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借丰子恺的话说,孔子退朝下来,听得人说马厩烧了,但他问有没有烧伤人,却不问有没有烧伤马。孔子的宅心仁厚可见一斑。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发端。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

  如果说,51所希望学校,一砖一瓦垒起来的,是浙江人对责任的承诺和坚守,那么,这些坚守的背后,正是对生命的尊重啊。这种尊重,自然流露在浙江人每一次的“斤斤计较”,每一次的千里探访中。它是如此真实,润物无声,水滴心穿。这与孔子的“问人不问马”是不是有些异曲同工?那些遭遇过灭顶之灾的人们,是不是正因为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才对这一切有了我们所难以体味的深刻了解,所以才心怀感激?

  是吗?

[上一页]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高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