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忻尚伦 实习生
沈忱
对于新任中金董事长的李剑阁来说,其面临的挑战来自内外部:外部业务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而内部也面临人才流失的考验。
利剑出阁还是阁门虚掩?
虽然早有传言,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正式入主中金依然是一次低调的过渡。其第一次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董事长身份公开出席的会议,是12日上海市政府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对上述职位变动,中金方面昨天表示,尚没有正式的消息可以发布。
现年59岁的李剑阁一直被誉为“学者型管理者”,其从业资历深厚,并三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学奖。目睹中国金融业发展之路的他再次出山执掌中金,将给中金的业务战略部署带来什么新变局?
低调上任 一年之计在于春。早在2月初,中金新舵主的人选从某一境外媒体口中传了出来。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李剑阁此次是接替汪建熙的职位,而汪建熙已经在去年底被任命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长。
消息传出后,一直没有李剑阁履新的消息传出。而他的名字目前还挂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网站上,职位依然是副主任。
直到上周末,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上半年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李剑阁以中金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出席会议。
公开资料显示,从证券业到国际贸易,乃至宏观经济等各个领域,李剑阁都担任过政府要职。他曾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体改法规司副司长、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司长;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从2003年起,其一直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职级为副部级。
备战券商创新业务? 为何会请李剑阁重出江湖,执掌中金?
一任职于国内一家合资投行人士透露,从海外成熟的投行运作来看,和国内综合类券商不同,他们不从事经纪业务,主要就做公司的股票承销、上市以及投资,“还有就是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也是海外专业投行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中金公司一直以来就是以投行业务为主的一家金融机构。它的营业部虽然在全国也只有三家,但其资本规模不亚于任何一家大中型综合类券商。
但随着券商创新业务的推进,中金公司也会有自身业务拓展的需要。
李剑阁在担任中国证监会常务副主席时,主管的就是期货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中金公司今后有意向拓展股指期货或融资融券业务的话,无论从政策上拿牌,还是从人才、业务上展开,李剑阁这里都会有很好的资源。”
但另一位行业分析师则认为,李剑阁的出任有些“填空”的意思。“李剑阁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里的身份相当于学者。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财政金融、社会保障和经济体制比较",这些领域虽然都是关乎国民经济的大事,但毕竟没有触及证券市场的核心。”
他认为,李剑阁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里的工作,“智囊”的符号非常明显,“而我知道李剑阁,也是从他几次发表了对医改等国民经济改革的论文中渐渐熟悉的。”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虽然李剑阁现下的证券业内和监管层里人脉是相当广,“但中金的基因就非常好,并不缺这样的"牛人"。包括朱云来、贝多广等一批才俊依然在公司里担任要职,光靠他们,人脉就已经非常熟络了。”因此,他认为,多一个固然好,但却不是中金现下最迫切的“软肋”。
或许是巧合,中金现任总经理朱云来为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之子,而李剑阁也曾担任过朱镕基的秘书。
但该分析师着重指出,如果李剑阁在学术界的声望能被用到中金的海外拓展上,就将成为中金进军海外投行界的大马力助推器。
资料显示,李剑阁从业几十年,有深厚的境内外交流背景,使得其与境外的一些要员关系也非常好,“此外,他还曾与世界银行等全球性机构合作研究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等中国问题。在海外学术界颇有声望。”
稳定中金大局? “与其说李剑阁在海外拥有学术地位,不如说他在国内德高望重。”上述投行人士对中金海外扩张之路的猜想有所反驳。在他看来,中金在今年1月份于曼谷召开的季度董事会上,发生的股权激励之争更可能是管理层委派“李专员”前来稳定大局的用意所在。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今年1月,中金在曼谷素可泰酒店召开季度董事会时,中金管理层利用摩根士丹利希望退出中金之机,要求获得更多股份,以提高持股比例。几位与会者表示,朱云来在会上保持沉默,但董事李弘提出了一项股权激励计划,她警告,如果该计划得不到董事会的批准,可能导致大批高管离职。
《金融时报》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中金投资银行部门主管丁玮指出,中金是建立在管理层的血汗之上的。丁玮当时问,至于公司所有者,“他们为中金做了什么?”报道说此言激怒了香港股东查懋声。
其实,中金深知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在2004年中金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提交的创新方案报告中就曾指出:“经过9年多的实践,我们深刻地感觉到,设计合理的员工持股计划可以较好地将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起来,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强化风险控制、增强企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同一份报告中,中金还称公司管理层正组织内部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工作,拟于时机成熟时报请主管部门批准。
而中金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在投行业务上堪与其一较高下的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在描述股权激励计划的必要性时曾说,证券公司有什么资产?就是人才,比如投行部门,项目都是人带来的,如果没有高薪发给人才,那么就用股权激励留住人才,以抵抗外资投行高薪诱惑导致的中信证券人才流失。
中金面临转型 种种迹象表明,中金的老大地位正受到其竞争对手的强有力挑战。
根据创建之初的设计,中金的职责就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体制改革、战略重组和境外融资等提供多种服务”。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超大型国企的境外上市均由中金承销。股改之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中国石油回归A股,中金均位于承销商之列。
有媒体援引欲受让大摩手中中金股权的一家私人股本公司的合伙人的话说:中金是一招鲜。这一招就是将国有企业上市。要想赢得这些企业的承销及保荐委托,最重要的是人脉。
而业内关注中金未来走向的人士均有想法:待一家家国企上市完毕了,中金是否就算结束历史使命了?如果还要继续经营下去,那么靠什么来盈利?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还要经历很长一段时期。但中金一直不屑于做低成本扩张,使得其他也拥有一定背景且综合实力不俗的公司正在超越中金。”一基金经理表达了他自己的观点。
该基金经理指出,中金员工的待遇是和外资投行持平的;他所招的分析师等也必须要有留学背景,“但我个人感觉,随着国内其他券商纷纷崛起、还有政策对外资投行的逐步开放,中金的研究报告并不成为我们公司的首选了。”
市场形势也似乎给中金的未来敲响了警钟。从今年上半年的承销业务上,中金作为主承销商承销了中煤能源和金钼股份的IPO,中信证券担任了中国铁建、歌尔声学、滨江集团三家公司的主承销商。从融资规模上看,中金作为主承销商的两家公司募集资金共计345.86亿元,中信为234.27亿元。
“2007年已经有28家证券公司的净利润超过了中金,从今年上半年看,中信在投行业务上的抬头趋势非常明显,中金会感到有危机的。”一券商行业分析师说。
许是巧合。在任职国务院体改办时,李剑阁于北京西安门大街22号国务院体改办的办公室里,曾说过:“历史好像转了一圈。十年前我从这个院子出去,十年后又回到了这个院子。从事改革工作,符合我的兴趣和特长。” 东方早报
附:李剑阁简介
教授,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剑阁于1978年1月到1981年12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并在1982年1月到1984年12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1984年12月到1988年6月期间,李部长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研究员。1988年6月到1992年5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体改法规司副司长、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2年5月到1994年6月,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司长。1994年6月到1988年3月,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1998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社会学术职务包括: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会计学院和上海会计学院董事会董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