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疆都市报
奥运纪念钞怎么成了酸葡萄
我并非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我关心的是普通人有多大的机会得到一张奥运纪念钞,是对权力的一次询问。
北京奥运激发了国民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因此与之相关的特别是政府的行为更应该符合这个潮流,更加推进这个热情。
|
极小的发行量导致增值是预料中的,600万张不管落到谁的手里都是一个收入增长的机会。纪念钞到哪里去了呢,也并不是不能统计的,如果想就能做到,如果不想就肯会有抱怨会有骂声。印得少是个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在于怎么卖并不透明,你不透明,公众就有理由认为你有猫腻,就不公平。
媒体估计,目前卖掉的大概不超过200万张,还有400万张可能通过民间公司包装成礼品出售。发行者拿人民的热情来替国家赚钱倒也说得过去,但是转给公司来卖就可能导致权力寻租,这是需要给公众讲清楚的,为什么是这家公司而不是另外一家公司。
发行奥运纪念钞是完完全全的政府行为,是要最大程度满足国人分享奥运热情,现在明摆着是要赚钱,把全民奥运当成牟利工具,国民会怎样看待?如果奥运热情爱国热情也要靠经济来做基础,则这个热情也是小众的热情,而不是大众的热情。是有钱人的热情,而不是普通人的热情。
纪念钞当是希望拥有者就能拥有的纪念,而不是贵宾概念的炫耀。如果认定它就是为了增值而发行的收藏品,那么就应该在一级市场上把这个好处留给普通大众百姓,当作是政府发给他们的一个红包,让老百姓以亲身得到的好处分享奥运的喜悦,报答他们为北京奥运献出的热情。我希望看到这个机会落到最普通的人手里,而不是出动关系的非普通人手里。
利用发行奥运会纪念钞会赚上一笔钱,但是信用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对普通人的我来说,它就是一串酸葡萄。(本报记者 樊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