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的学问很大。”
潘作良在担任信访局长前,有着22年在乡镇的基层工作经历。正是这种经历,将他锻炼成了一个在辽中县化解纠纷矛盾的“能人”。
辽中县县长林强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年多前,他刚到县里工作,潘作良向他汇报信访工作情况,谈话中他发现潘作良对各个信访案了如指掌,把握政策水平很高,分析起来条理清晰。
后来林强了解到,潘作良接任县信访局长仅仅九天。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这是潘作良精神的核心所在。”林强在总结潘作良精神时如是说。
对于如何作好信访工作,潘作良有着他独特的见解:“信访工作是一门永远探索不完的艺术,这里面的学问很大。”
搜索潘作良曾经化解过的一个个矛盾纠纷,你会发现他真的像一个艺术家,用激情与智慧,向后人奉献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剧作。
四方台镇太平庄村的上访户白桂荣命很苦,先是丈夫被人殴打致残,没多久便去世了;后是惟一的儿子也在几年前因意外事故摘去了脾,家庭一贫如洗,住着随时可能倒塌的土房。每次上访坐不起车就走着去。
当时还是四方台镇镇长的潘作良,看到白老太太的困境,眼圈红了,当即从自己腰包掏出200元钱让大娘种上地。随后,潘作良主动到县、市两级民政部门为她争取救济款,还很快帮助她建了三间瓦房,又根据实际情况给她办了低保。从此,白桂荣家有了一个当官的“亲戚”,逢年过节多了一份亲人的问候。记忆力并不好的白大娘,张口就可说出潘作良的手机号。
不光白大娘这样的穷“亲戚”有潘作良的手机号,在辽中县,无数上访户手里都有潘作良的手机号。
现任辽中县信访局副局长杨长胜说:“潘局长上任后,对县信访局接访程序进行了重新调整,"变上访为约访"、变"放下材料回去等结果"为四级协调调度机制,这都是他生前制定的新制度。按照新的接访程序,信访部门由原来的民意诉求"中转站"变成了"终结站"。”
今年4月19日,沈阳市开展了信访稳定工作“百日会战”,市里共交办辽中县重点信访案件51件,截至潘作良病逝前,已息访13件,息访率名列全市第一。辽中县由他上任前的“信访大县”变成了信访工作先进县。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翻开潘作良履历表,上面没有多少荣誉。其实,他有过获得多次荣誉的机会,然而,每次都被他拱手让给了别人。
1998年的抗洪救灾,不懂水性的潘作良,独自一人趟着没脖子深的洪水行进六七公里去县城,为受难百领取食品药品。然而,在总结表彰时,组织上给他的荣誉称号,他谢绝了;
今年年初,县纪委根据潘作良廉洁自律备案记录连续8年为零的事实,准备授予他“廉政干部”的荣誉,他谢绝了;
今年3月,县人事局准备给他记二等功,又被他谢绝了;
今年5月初,为期一周的全国信访局长学习班在井冈山开班,全市郊县区惟一的名额给了潘作良。但是他考虑到近期信访工作比较忙,他还是选择了放弃!向上级部门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自己脚崴了!
就在他病逝的前不久,县委、县政府决定推荐潘作良为沈阳市劳动模范。但是,他坚持跟县领导说,如果县里对我们信访局的工作肯定的话,就应该把“劳模”称号给一线工作的同志。接访一线的同志受的苦、挨的累最多!在他的再三坚持下,这个荣誉给了接访科科长。
但在同事和百姓心中,他却有不少荣誉称号:
“方便面局长”:在他办公室里,最常见的是方便面。
“澡堂局长”:辽中县经济困难,信访局是清水衙门,潘作良能省就省。到北京出差,经常住48元一天的澡堂子,这里不仅能洗澡,一日三餐还免费。
“小笼包局长”:出差在外,潘作良发现小笼包既省钱又耐饿,一顿饭只需五六元钱。
“为自家人办事,我没这个能力” 腰脱病和严重的面部痉挛是多年困扰潘作良的两大病症。同事们都劝他应该休息一下去住院治疗,可是他总是说声“没事”,便一笑了之。
去年末,严重的面部痉挛,使他已经看不了材料了,他不得不借在北京出差之际,找一家普通的医院做了手术。这样一个需要休息半年的开颅手术,他只在医院躺了7天,就头缠着药布上班了。
他如此拼命工作,但一涉及自家的事,他常说,“为自家人办事,我没这个能力。”
他的三个哥哥三个姐姐都是农民,没借上一点光,他住的房子哪像个局长家呀!“提起潘作良,与他共事多年的辽中县公安局副局长陶庆友感慨颇多。
潘作良的家在辽中县城南粮食局的家属楼里,是20年前的一套不足70平方米的老楼房,这还是他岳父出钱给买的。
走进屋内,里面的装修及摆设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寒酸。门厅的地砖已经有部分破损,踩上去竟然吱吱作响;客厅内的地板已经掉漆;冰箱是目前在废旧市场上都难以看到的150升冰箱;会客厅内有一个木扶手的皮革沙发。沙发旁立着一只双环牌风扇;洗衣机是老款的威力牌;厕所还是老式的蹲便;室内的灯为管式日光灯或普通白炽灯;所有的门框的漆面均斑痕点点;主卧和次卧均是老式木床。
他的妻子贾丽娟在县燃气公司当收费员,每天都要上下楼梯,进门入户抄表收费。可他从来没想过活动一下,让妻子坐办公室。
潘作良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对同事和困难群众却是有情有义、关心备至。在他任局长一年多的时间里,经他培养推荐,有7名同志提升了职务,走上了领导岗位。人们都称赞他把信访队伍带活了。
从事信访工作二十多年的韩艳秋退休时,潘作良特意设宴欢送,并在席间为他送上一个花篮。韩艳秋老人顿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曾几何时,我也想和其他女人一样,在周末时,拉上丈夫和女儿去逛逛街,可是这样的机会太少了。”潘作良的妻子贾丽娟回忆起丈夫时有些遗憾。
此时,工作24年的潘作良,与妻子结发20年的潘作良,终于可以歇在家里与妻子和孩子做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