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护着两个孩子蹲在车后,才不至于被直升机螺旋桨带起的大风吹倒 |
5月28日至6月1日擂鼓镇—香水乡 彭京武张子渊 山西老汉后悔来晚情绪失控 亲身感受战士为百姓送温暖
空运繁忙飞机“漫天”记者凭声辨机型
北川县擂鼓镇,大量机械和物资都从这里向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工地空运,老彭和子渊感慨,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飞机。看得多了,他们还练就了两个本事:听声音辨直升机类型和判断拍摄飞机所需的快门速度。
灾区的人和事总让老彭、子渊感动不已。山西的熊天生老人震后到灾区当志愿者,却后悔自己来晚了。
看直升机练就两个本事
由于大量机械和物资需要从擂鼓镇向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工地空运,看飞机成为当地群众的一项“活动”,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米26、军用直升机、高空侦察机……
彭京武和张子渊感慨说,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飞机。飞机每天从头顶飞过,让他们练就了两个本事:一是只要听声就知道是哪种飞机;二是子渊知道用什么样的快门速度拍哪种飞机最合适。
老彭笑着说,没有突突的螺旋桨声的是高空侦察机,声音巨大浑厚的是米26,声音小一点的就是军用直升机。
老彭和子渊住的帐篷与停机坪直线距离只有100米,飞机悬停时还能忍受,如果飞机起降,就必须拉上帐篷的拉链,否则里面的东西都会被吹得乱七八糟。
第一天做米26的报道,老彭还没经验。他带着笔记本在警戒线外边采访边写稿。飞机要起飞了,战士们捂着钢盔蹲下。老彭站在原地,被螺旋桨带起的风吹得东倒西歪,退后了五六米,站在他旁边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正拿着摄像机拍摄,摄像机被吹得整个儿倒转过来,镜头直对着记者本人。
飞沙走石间,老彭的鞋里吹进了很多小石头,耳朵和眉毛里都是泥,电脑键盘上全是土。回到帐篷时,他的黑衣服已经变成灰色的,头发洗了两遍还是没有擦出泡沫。
山西老汉后悔晚来灾区
有一天,老彭和子渊突然听见有人号啕大哭:“我来晚了,你们就原谅我这个从山西来的农民吧!”出去一看,正是收留了他们住宿的志愿者熊天生。
细问之下,老人说,他是山西农民,听说四川地震了,他立刻自费赶了过来。岁数大了干不了别的,就在营地里帮着搭帐篷、打扫卫生。
没地方住,他就住在指挥部两座帐篷之间。吃苦受累他都不怕,但今天他到当地老乡家里聊天,老乡请他喝了点家里剩下的酒,说起家里受灾的情况,老人听后特别难受。
“他边哭边喊‘我来晚了’,他觉得要是早点来,也许还能多尽点力。很多人劝他时,把自己都劝哭了,还有人坐在旁边跟着一起哭。”老乡说。
怕老人控制不住情绪,甚至有人去找心理医生了。老彭递了根烟给老人,拍拍他的后背,想转移他的注意力。
当晚,老人跟老彭说了很多话,情绪渐渐好转,但老彭却忍不住流泪了。
战士们帮老奶奶搭帐篷
江油市香水乡战斗村,彭京武和张子渊忙完了手头工作,准备去“扫街”,看看有没有其他新闻线索。
他们遇到了满脸皱纹的吴奶奶。老太太年近70岁,她大喊着“喂喂”,叫住了4个路过她家门口的战士。
老太太的四川方言很浓,语速又快,4名来自昆明的战士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一个个面面相觑。老太太拿着竹竿边说边比划,战士和记者终于明白,老人是希望他们能帮忙搭帐篷。
4名战士拿起吴奶奶找来的竹竿、席子和塑料布,在吴奶奶的带领下,走到后院。
战士们借来砍刀和农具,七手八脚地搭起帐篷。这时,站在一旁“指点”的吴奶奶慢慢平静了下来,知道老彭和子渊是北京来的记者后,她把老彭拽到一边,放慢语速讲起了她的烦恼。
吴奶奶说,她的儿女对她不好,只让她住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平时她给附近一家摩托修理店打下手挣钱糊口,现在连这份工作也没了。
吴奶奶的老房子,除了门上的对联和门神张贴画稍显醒目,其他地方已经破旧不堪。窗户用木板封着,一开门就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屋内地面的青砖有多处裂缝,部分砖头粉碎了,混乱地堆在床下。
房间里除了一张双人木板床没有别的家具,木板床上支着打满了补丁的蚊帐。吴奶奶的儿子和儿媳就住在她隔壁。子渊和老彭走过去,想一看究竟。
老人的床铺是长条凳子
让老彭和子渊惊讶的是,吴奶奶的儿子家虽然也是砖木混合的小楼,不过地面平整,屋内除了装满油菜子的笸箩,还有一些家具和电器。
母亲和儿子的两座房之间隔着一堵厚厚的墙,环境更是天差地远。
地震后,全家都搬出来住帐篷。吴奶奶的儿媳说,地震发生后,他们在后院用塑料布和木棍搭了一间棚子,给吴奶奶也安排了床铺。但老彭和子渊看到,老奶奶的栖身之处只是一把长条凳子,并被放在所有床铺的最外侧。如果下雨,肯定会被淋到。
眼看着这几天要下雨了,老人想另搭一个帐篷。她自己找来了一些塑料布和竹竿,但儿子、儿媳无暇顾及她。于是老奶奶喊住了恰好路过的解放军。
说到儿子的不孝,吴奶奶老泪纵横。老彭的泪水也含在眼眶里,不停地安慰老人。
感受战士给百姓的温暖
老太太从家里打了盆水端过来,让战士们擦擦汗、洗洗手。“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只能大喊,才能让你们听见。”吴奶奶冲着战士们说。
“您叫我们‘解放军’就行啦。”不一会儿,一间三角形的帐篷搭好了,战士们又抬来一个大床垫,垫好砖头给吴奶奶铺上。
帐篷搭好后,4位战士向吴奶奶告别:“老奶奶我们走了,您要保重啊!”就在他们和老人告别的那一刻,老人的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老太太大滴的泪水流了下来,嘴里一个劲儿地说‘你们都没抽一袋烟就要走’。”老彭说。
吴奶奶哭着握住了4名战士的手,用浓重的四川话向他们表示感谢,以至于把要让战士们擦汗洗手的事都忘了。
老彭和子渊追上战士,得知他们中午饭吃到一半时,就被乡政府调走,帮忙搬运救灾大米,回来的路上就遇到了吴奶奶。
“这种场景以前只在影视节目里见过,但是这次就发生在我身边。这些战士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子弟兵给百姓的那种温暖。”老彭眼圈红红地说。 (待续)本版撰文/记者孙慧丽本版摄影/记者张子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