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陆建江、牛小奇、秦洁)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半个小时内,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政委马力连下3道命令:部队检查损失情况、做好自救工作;立即收拢人员、集结部队,做好赴灾区救灾的战备;召开紧急党委会,研究参战预案,积极向上级请战。
随即,这支部队按照战备要求全部完成出发前准备:人不离营,装不离车,整装待命,随时出征。
5月13日晚,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赴四川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不到半个小时,包括主战力量及通信、卫勤等作战保障分队在内的500余名官兵,携带47台大型机械、1206件机工具,在马力的带领下,从3个方向摩托化急行军,火速驰援重灾区北川。
14日22时许,救援部队到达重灾区北川县城。1个小时后,马力即随同时到达的二炮首长连夜进入北川县城侦查情况,制订抢险方案。
此后2个月,汶川大地震的历史记载了这支部队为灾区人民立下的一系列功勋。
——激战12个小时,打通北川城外被地震、山体崩塌严重破坏的3.5公里“生命通道”,使大型机械、车辆能进入北川抢险救人。官兵们顶着一天发生余震39次、山体滚石不断的危险,掘开了一个个大坑,将一块块巨石埋到地下,挖出的土被移到坑洼不平的道路上,仅用12个小时就打通了这条“生命线”。
——奋战20天,打通墩秀公路雎水至高川段。这条路被交通部列为四川地震灾区道路抢通“一号工程”,在地震中受损严重,34处大滑坡,16公里路完全损毁,且形成4个堰塞湖。尤其是道路入口处的“老虎嘴”,不到100米的路段塌下50多万立方米山石,山体整体移位,公路被“挤”下悬崖。结果,从国防大学学习赶赴救灾现场的部队长陈强和政委马力率领部队提前1个月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
——激战7天7夜,排除危及下游6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老鹰山堰塞湖。
5月17日11时30分,被埋100多个小时的52岁幸存者季中山,经过这支部队100多名官兵的接力救援成功获救。
季中山被埋在5层楼倒下的废墟中,救援十分困难,大型切割机切除这一块水泥板,另一板水泥板就要往下塌陷;专业扩张工具扩张这个空隙,那个空间就会被挤压……为了营救他,共有168名官兵走上这座废墟,先后把50余件救援工具徒步运了进来,制订出一套又一套科学的救援方案。
“刻不容缓地抢救人民生命就是最大的政治任务。”马力的信念鼓舞着官兵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坚决不言放弃。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抗震信念,马力率领下的这支部队官兵冒着余震危险,在打通“生命通道”的同时,在废墟之中成功救出12名幸存者。
“哪里有需要援助就奔赴哪里,把部队大型机械装备优势发挥到极致。”在马力的倡导下,官兵们始终以大局为重,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为重。
5月26日,马力得知安县桑枣镇飞龙、云丰、浴溪3个村的小学校舍全部倒塌后,立即协调12顶帐篷,安排人员连夜平整场地,紧急购置学习教学用具和数字化影音系统。
仅用20个小时,他们就建起一座“红星帐篷小学”,保证200多名学生全部恢复上课。恢复重建中,他们先后援建起2所帐篷小学、1个板房新村、1所乡镇卫生院。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