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银监局首次回应“断供潮”
承认出现个别房贷断供现象 但并未形成“潮” 当地银行系统所受冲击有限 燕郊出现退房现象
昨天下午,记者从深圳市银监局方面获得了该局关于“深圳房贷断供”的调查结论文稿。
|
据了解,这份文稿将以新闻通稿方式由深圳市银监局在本周向媒体发布,这也将是该局首次对“深圳房贷断供风波”向公众作出正式书面回应。
“深圳房贷断供风波”
2008年6月,深圳爆出了“购房人断供”的消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据深圳市国土房管局统计,今年6月深圳平均房价为11159元/平方米,与2007年10月均价17350元/平方米的历史高位相比,已经下跌了36%。
这意味着,有些首付在三成的购房者所购置的物业已经沦为负资产。一些人选择断供以保全自己的资产。
7月中旬,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播出“深圳楼市断供风波”报道,认为深圳房价下跌,楼市缩水,导致“断供潮”一触即发。
深圳市银监局介入调查
央视“深圳房贷断供风波”报道播出后,深圳市银监局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房地产风险监测小组”,对房贷断供现象展开调研。
深圳市银监局认为,深圳房价下跌、楼市缩水确实是客观事实,断供现象也已经开始冒头,但尚属个别现象,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断供潮”。
部分媒体报道中所提的深圳出现“断供潮”,有可能是将潜在的不良贷款客户全部纳入“断供”范围之内,夸大了风险。
银行系统受冲击有限
深圳市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对《法制晚报》记者表示,如果房贷“断供潮”出现,首当其冲遭到影响的将是银行系统,但深圳个人房贷整体不良余额和不良率较年初均有下降。
因此,尽管各银行总体房贷违约率略有上升,但没有出现大面积违约现象。
据介绍,深圳银行历史上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的洗礼,风险管理能力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房地产信用风险尚处于可控范围。
同时,深圳银行按监管要求都建立了防范制度,有比较充足的拨备,所以房价下跌对银行系统的冲击有限。
文/王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