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虫打"灯笼",施肥喂"豆粕",成长穿"防护服",销售带"身份证"……在素有"果菜之乡"美誉的莱西市孙受镇,一桩桩新事令人耳目清爽,该镇农民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新篇章。
苹果园:打着"灯笼"捉虫子,果园、沼气池巧"联姻"
穿梭在莱西市蒲湾泊村国家无公害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挂在空中的一盏盏黄色灯分外显眼,成了葱郁果园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果农王春书的果园里,他高兴地说:"这些黄色灯是杀虫灯,专门诱杀害虫,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果园农药喷洒,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苹果的品质,而且还可降低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成本。"据该村村主任王振红介绍,该村是个肉鸡养殖大村,同时以该村为中心的10000亩果园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在生产过程中,该村除了充分利用生物杀虫技术外,还将果园和沼气池巧妙"联姻",利用30多个鸡舍产出的鸡粪,经沼气池发酵还田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两项技术,开发出植物能源和生物肥料,构建起"养殖→粪便→发酵→农田"的生态链,不仅充分满足了村民的生活需要,产出的沼液作为有机肥用来灌溉果树,使用后可以改善果园土壤结构,解决生产中的化肥污染问题。由于果树的整个管理全部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从而提高了果品品质,该村注册的"蒲湾泊"牌苹果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韭菜地:大学教授教种菜,科学施肥喂"豆粕"
日前,由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专家团送来的"科技大餐"让孙受镇董家山后村菜农乐开了怀:"如今种菜也请上教授了,专家教种菜,那品质才能响当当的,俺村的韭菜现在好比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每斤比外村的贵3毛钱!"
董家山后村注册的"山后"牌韭菜品牌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品牌,今年来,在该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按照全镇品牌农业发展方案,村"两委"新规划了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邀请教授专家到村里为菜农讲课,转变菜农的生产观念,从根本上提高韭菜品质。如今,根据专家教授开具的无公害韭菜"营养菜单"种韭菜,菜农心里更有谱了,为韭菜追肥完全摒弃化学制品,改用追施"豆粕",品质更有了保障,出产的优质韭菜畅销到青岛、大连、上海等20多个省市区。
黄瓜棚:黄瓜成长穿"防护服","出嫁"怀揣"户口簿"
天刚蒙蒙亮,孙受镇迟家庄村黄瓜批发市场早已经是人头攒动。过磅的,包装的,填单的,检测的,装车的……到处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以往这个时候,黄瓜都不值钱了,而现在迟家庄村无公害小黄瓜却"香"得很,秘诀在哪里?在市场上,该村黄瓜协会会长赵连喜道出了其中缘由:"俺村的黄瓜从小就套着黄瓜袋,销售都揣着"身份证"呢!"
在外运黄瓜包装现场,赵连喜从正在包装的保险箱里拿出了一张卡片,笔者注意到,这张"身份证"记录着品名、菜农姓名、大棚编号、采收日期、检验情况等信息。随着"迟家庄"黄瓜质量的提高和品牌的叫响,该镇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追踪溯源生产管理机制,指导村庄建立了大棚生产档案。同时,为减少污染,他们对生产全过程都实行黄瓜套袋,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安全生产关,切实提高农产品品质,这也是该村黄瓜产销两旺的重要原因。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70元,小黄瓜成了当地有名的大产业。(宋学春 李焕青)
(人民网青岛7月23日电)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