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年底出台
长三角形成“3+2”泛化新格局
本报记者 刘洋 发自上海
根据安徽省发改委的信息,将安徽列入泛长三角的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另外,目前全省利用省外资金中,长三角资金占到30%以上的江西省,未来也可能成为泛长三角的成员。
|
意见、规划有变动
安徽入长在即
有消息显示,长三角整体规划的两份指导性文件即将出台。其中,《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可能在本月底前就与大家见面,另一份纲领性文件,长三角区域规划也将在年底推出。
早在去年年底,上述两份文件的编制工作就基本完成。今年初,两份文件更是进入了征求意见和报批的工作流程。此前,有不少专家都预测,今年上半年之前,两份文件会下发到位。然而,一推再推的发布时间,似乎为长三角的发展增加了变数。
不过,近日,安徽省发改委传出的消息,合理解释了两份文件迟迟未能推出的原因。安徽省发改委对外透露,上述两份文件作出了部分调整,增加了专门的章节针对泛长三角问题,而安徽的合肥、蚌埠、芜湖等市将正式纳入泛长三角规划范畴。
根据安徽省发改委的信息,将安徽列入泛长三角的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本月初,国家发改委安徽区域发展战略调研组奔赴安徽,对蚌埠、合肥、宣城和芜湖等市进行了为期6天的调研。调研结束后,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意见,希望安徽的发展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另外,上周末在南京召开的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是安徽即将进入泛长三角的另一个证明。根据《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2008年度工作计划》,此次会议明确了安徽省即将参与包括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科技人员保障体系等在内的6项重要工作。
内外力齐推
适时泛化长三角
泛长三角并不新鲜,早在珠三角提出泛珠三角开始,长三角内部就针对是否泛化展开了争论。对于希望能够进一步融入长三角的外围城市来说,这也是盼望已久的议题。
以安徽省为例,早在2005年,安徽就提出了“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的崛起基本方略。以马鞍山为首的安徽的多个城市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入长”积极分子。然而,由于安徽省不少城市与长三角城市之间在经济发展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快融入长三角很难在实际上有所作为。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安徽能够搭上泛长三角这班车?首先,长三角自身的内力起了基本作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张兆安就指出,市场内在力量决定了区域的范围。所谓市场的力量,是指区域的综合实力、辐射力和集聚功能。长三角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范围自然扩大。
其次,国家决策作为外力,适时推进了泛长三角的形成。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程必定表示,一方面,长三角在吸纳全球资源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作出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的指示,也加速了泛长三角概念的形成。
承接产业转移
入长最佳切入口
根据安徽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处长殷君介绍的情况,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在结束调研后曾经提出了4点意见,其中包括加强民营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但是,排在首位的重中之重则是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这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切入点。
另外,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问题上,国家发改委对安徽有了更准确的定位和提法。殷君就强调,此次国家组织大规模调研的最大意义是,国家为安徽提出了“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定位。
目前,国家各种示范区的提法颇多,然而,专门针对一个区域建立的后花园式的产业转移示范区还不存在。如果安徽能够顺利建成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其他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向外转移路径和方式也有借鉴意义。
除此以外,产业转移本身就是把安徽和长三角现有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最紧密的纽带。根据安徽本周公布的上半年最新统计数据,安徽省承接转移的优势加速扩大。今年上半年,安徽全省利用省外资达到1557.2亿元,同比增长67.5%,其中,长三角地区是安徽省承接产业、资本转移的主要来源地。安徽省外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中,浙江、上海、江苏三省市到位资金占54.6%。超过半数的1000万元以上项目来自长三角,这本身就足以说明安徽在加快融入长三角。
另外,根据记者了解的情况,目前全省利用省外资金中,长三角资金占到30%以上的江西省,未来也可能成为泛长三角的成员。届时,泛长三角将形成三个中心省市加两个新加入省市的“3+2”新格局。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