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基层靠拢,向职工靠拢,向时代发展最需要的地方靠拢。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切实构筑起维权第一道“防火墙”,对于加强工会基础建设、增加工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工作委员会”到“工会委员会”,再到“总工会”,作为我国工会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乡镇(街道)工会的地位正在逐步“升格”———本报7月21日的一则报道称,目前,全国共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4621个,遍布各地的乡镇(街道)工会正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第一道“防火墙”。
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建立可谓应运而生。2004年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在经济发达、企业比较集中和职工人数较多的乡镇(街道)建立总工会。这是全国总工会基于乡镇(街道)工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职工队伍分布情况变化而做出的一项决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街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所属职工大量增加,乡镇(街道)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工会组织领导体制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协调区域内企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独特优势,成为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
乡镇(街道)总工会是在乡镇、街道工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它并不是简单的在乡镇(街道)工会前面加一个“总”字,而是与原来的乡镇、街道工会在组织体制、工作职权、代表和委员构成、运作机制以及工作方法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它是工会组织体制的一次创新,是建立和完善三级工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行业联合、全面覆盖工会组织体系的重要力量。
2005年底,全总再次下发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党委政府支持好、组织网络健全好、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好、履行基本职能好、指导帮助基层好、服务职工群众好、工作制度建设好”的“六好”目标,要求乡镇(街道)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各地实践中,乡镇(街道)总工会的作用日益显现。
近年来,全国的新建工会组织数量和会员覆盖率大幅增加,其中乡镇(街道)工会的作用功不可没。作为最接近职工群众的一级地方工会,各地的乡镇(街道)总工会深入职工群众,启发职工主动入会的愿望,不断提高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
乡镇街道集聚了大量非公企业,是劳动争议发生的“密集区”。身处维权前沿阵地的乡镇(街道)工会,肩负重要责任。如何将维权贯穿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各地工会纷纷探索新的工作路径。尤其是一些地方以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为突破口,致力于“工资协商在基层,劳动纠纷发现在基层,争议调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有效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向基层靠拢,向职工靠拢,向时代发展最需要的地方靠拢。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切实构筑起维权第一道“防火墙”,对于加强工会基础建设、增加工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