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集中于标注治疗脚气、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鼻炎等的消毒产品和保健用品
首批曝光的近百种“伪药品”全部下架
药监部门:药店需主动识别下架,消费者可拨83190161举报
消毒产品和化妆品都能治病?你可千万别被这些披着“药品”外衣的“伪药品”蒙蔽了眼睛。
5月21日,市食药监稽查大队通报本报曝光百余种在药店销售的冒充药品“伪药品”。记者近日走访区部分药店发现,此前经过本报此前曝光的百余种“伪药品”已全部下架,但未曝光的类似产品仍安然“躺”在药柜里。据了解,日前药监部门已对全市药店进行了第二次排查,再次查获90种冒充药品销售的问题产品,并通过媒体向消费者曝光。稽查大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打击“伪药品”产品销售,不仅需依靠行政力量,也需要药店自律和消费者自我维权。药店应主动识别,发现问题产品立即下架,消费者需要积极举报,协助药监部门进行查处。
1药店:曝光“伪药品”已全部下架 经过市食药监稽查大队第一次排查和媒体曝光后,记者近日走访区部分药店发现,首批被曝光近百种“伪药品”在我市各大药店已基本不见了踪影。但一些未曝光的类似产品仍安然“躺”在药柜里。市食药监稽查大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食药监稽查大队执法人员最近明察暗访了深圳特区内约50家零售药店,进行样品收集工作后,最终确定90种产品涉嫌违规。
记者在万泽大药房发现,店内用大的标示牌明确标示“药品区”和“非药品区”,以便正确引导消费者做购药判断。药店一旦发现伪药品,一定积极主动下架。对消费者负责。但对于如何识别“伪药品”,该店员还表示,还需要向药监部门咨询,希望药监部门能提供指导。
但记者近日走访部分药店发现,一些未被曝光“伪药品”仍在市场流通。据稽查大队相关执法人员介绍,目前,药店销售的“伪药品”产品主要集中于标注治疗脚气、脚癣等皮肤炎症的消毒产品和化妆品,标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的保健用品,标注用于治疗鼻炎的消毒产品和保健用品,以及标注用于改善性功能的普通食品。
2市民:积极举报在售“伪药品” 对于如何防止买到冒充药品的“伪药品”,在采访中,一些市民纷纷向记者支招。“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应该提高。不要轻信药品包装盒上的广告,也不要轻信一些推销员的推销。而是应该理性去判断到底是药品还是非药品,其实这很容易判断,盒子上有国药准字号的就是药品,没有的就是非药品,而非药品是不具有治病功效的。如果非药品宣传可以治病,一定是骗人的,应该向药监部门举报。”在一家中学当老师的陈女士说起来非常专业。
目前深圳市有药店对非药品产品已设立专柜区,并有明显标识,但并非全部药店都明确标示。采访中,不少市民建议深圳所有药店设立非药品专售区域,并在非药品专售区域要做明显标志,且非药品类别标签应放置准确、字迹清晰,以减少将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情况的发生。记者还从稽查大队了解到,近来,市民的维权意识有所提高,发现“伪药品”产品后,市民会向市药监局举报。此前稽查大队已接到不少举报,90种曝光产品中,就有不少是市民举报的。药监部门希望消费者能继续主动举报违规销售的产品,主动维护自身的权益。
3药监:将继续公布“伪药品” 市食药监稽查大队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清理非药品冒充药品这类行为的过程中,药店的配合非常关键。药店里没有这些违规产品销售了,那这些产品流向市场的源头也就被切断了。在近来进行的清理非药品冒充药品工作中,大多数药店都做得很好。凡经药监部门公布的违规产品,药店都可以做到迅速清理下架,但这还不够,更需要的是药店积极主动地去识别哪些是非药品通过冒充药品的形式去欺骗消费者。药店自行认定这些产品后主动将这些产品下架,或者根本就不上架,希望各药店努力做到这一点,对广大消费者负责。
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药监部门第一批、第二批向消费者曝光的伪药品在药店里已经找不到了,药监部门希望通过持续的曝光,将这些“伪药品逐步清理出深圳市场。”非药品冒充药品就那么几大特点,药店识别起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如果拿不准,随时向药监部门咨询,药监部门会有专人进行解答和帮助他们识别。
据了解,药监部门对非药品冒充药品整治行动将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公布的违规产品名单不代表市场上仅有这些产品违规,药监部门还将根据检查情况继续公布。
如何识别“伪药品”? 如何揭开“伪药品”真面目呢?市药监部门向市民介绍了以下几种识别方法:
1、非药品不得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的宣传。如标示疾病名称和疾病症状;标示或暗示可治疗、缓解疾病症状;使用医疗术语等。
2、药品、医疗器械和部分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可以进行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宣传。
3、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关内容应当真实,不得有虚假夸大、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的内容。消毒产品标签及说明书禁止标注以下内容:抗炎、消炎、疾病症状和疾病名称、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预防性病、抗生素和激素等禁用成分。
4、化妆品不得暗示疗效,不得宣传或暗示抗菌、抑菌、除菌及其他医疗作用。
5、非药品广告不得有涉及药品的宣传。
温馨提醒:市民发现冒充药品销售的仿冒药品,可拨打举报电话:83190161
(陈靓 梁君艳) (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