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李峰 |
来源:南都周刊
《论扯淡》
哈里-法兰克福 著
南方朔译
译林出版社2008年2月版
定价:16.00元
涂志刚 撰文
把“扯淡”当重大问题研究
用了大概2天的时间,我粗粗翻完了哈里-法兰克福教授的《论扯淡》——我指的是这本书的中文简体字版,英文版(ON BULLSHIT)我未必读得来,至于繁体字版,那书名字叫做《放屁!》,总的来说,三个版本很不一样,这点我待会儿再谈——一本一万来字的小书。
|
作为明白晓畅的一个证明,我知道《论扯淡》的英文版在美国卖出了50万册,哲学家本人也因此成为2005年度的畅销书作家之一;而另一个证明则是,简体中文版《论扯淡》的封底上,赫然印着上架建议“文化励志”,文化也就罢了,至少离哲学啊、思想啊这些词儿还不算远,至于“励志”,看样子出版社已经把它与《谁动了我的奶酪》等量齐观了。我还可以提出的第三个证明是,我的很多朋友,俗话称为“读书种子”的那类人,在读了两页《论扯淡》之后就对这本书赞不绝口,并且说可以和那本《脏话文化史》放在一起讨论,要知道,《脏话文化史》可是本猎奇的书呀。
不好意思,我觉得自己可能有点儿絮叨了。不过我在这里不厌其烦地从一个又一个不同角度来证明《论扯淡》的通俗易懂,其实是有目的的:我发现,因为过于通俗,过于畅销,过于容易讨论,《论扯淡》本身正面临着一种被“扯淡化”的危险,至少,它被当成了闲书。可实际上,法兰克福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可是把“扯淡”当作重大问题来研究的,而且他还认为,向“扯淡”开炮,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扯淡”比“谎言”可怕多了
写到这里,我该说说我从《论扯淡》里面读出的意思了。说起来,这本书实在是简单,法兰克福教授认为,人们当作口头禅的“扯淡”,是个危险的词儿,它所指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被众多成功人士所采用的生活方式。以“扯淡”方式生活的人,不在乎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谎言,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为了牟利,他们可以习惯性地胡说八道,说着自己绝对不会相信也不会在乎的话。比如后现代学者谈论思想、比如政客大谈社会公正,都属于此类。可怕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扯淡者往往成功,就像《论扯淡》封底上举的那个例子一样,美国国庆宣言“我们伟大且被上帝庇佑的祖国,其开国元勋在神圣的引导下,为人类开创了一个新的开始”这样的扯淡话,不但为天天嚼着这些扯淡话的政客赢得公众的信任,甚至都快成为美国人民的真理了。放眼世界,莫不如此(在我们身边,同样的扯淡例子也比比皆是),可见对于一个健康社会来说,对于真理来说,“扯淡”是最大的敌人之一,比“谎言”要可怕多了。
看上去,这有些像老生常谈嘛。没错,虽然法兰克福先生貌似选取了一个在哲学上还没有被讨论过的词语,但他真要传达的,还真就是些老生常谈的道理。不同的是,在《论扯淡》这本书里面,他不但从语源上、从理论上对“扯淡”这一行为进行了详尽的包装和剖析,而且更重要的,他论述了“扯淡”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扯淡”在公共生活中的流行程度,“扯淡”在当代思潮中的怀疑主义根源。在做完了这一切之后,法兰克福教授得出结论,“扯淡”是真理的最大敌人,比“谎言”更可怕。当然,这只是他明面上的结论而已,我怀疑,在他内心深处,他似乎还认为,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扯淡”正在成为时代的精神,作为一个有点儿保守倾向的哲学家,法兰克福教授想和这种时代精神进行斗争。
和时代精神斗争,不用说是需要一点堂·吉诃德精神的。不过这种斗争,到底有多少效果,法兰克福教授本人怕是心里也没底。中文版《论扯淡》末尾附录了一小段法兰克福答记者问的对话,他觉得自己的书能够畅销说明这个国家(美国)还是需要真理的,看到这样的句子我难免觉得他真是个又可爱又过时的老人家。《论扯淡》在美国畅销显然是因为读者想消费那个有点耸人听闻的书名,在台湾出名同样如此,这与对真理的渴望没有丝毫关系,而在我们现在读到的中文简体字版里面,法兰克福教授那些尖刻嘲讽政客们的话几乎都没有了,这离他所说的真理就不免更远了。所以说堂·吉诃德毕竟就是堂·吉诃德,玩儿了半天什么也不可能改变,而《论扯淡》,最终也免不了闲书的命运,在励志读物的行列里面,被人们谈论几句,也就罢了。
在《论扯淡》之后,法兰克福教授又写了本《论真实》,写他自己最熟悉的学界里,那种种的扯淡事体。《论真实》卖得不如《论扯淡》好,除了题目不够响亮之外,人们对大学的事情没那么关心大概也是原因之一。所以,为了更大的销量,也为了把匕首投得更准确,好和“扯淡”斗争到底,我倒是很希望看到法兰克福教授编一部《扯淡辞典》,把当代公共生活里面最流行的扯淡句子都收集进去,并且在扯淡背景之外,还要加上“扯淡指数”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