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紧张应对《反垄断法》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皓雯发自北京 谁将成为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后的第一个被告?微软?英特尔?还是利乐?
随着8月1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的临近,艰难生活在跨国公司垄断阴影之下的企业正在摩拳擦掌、搜集证据。
|
微软转移公众视线
在中国可能遭受到反垄断诉讼的跨国巨头中,微软算是呼声最高的一个。国产Office软件的代表企业——永中科技总经理曹参甚至直接呼吁政府将微软列为中国《反垄断法》的“第一被告”。
曹参表示,如果政府不出面,永中科技也准备跟微软打官司,“我们不怕它,正在搜集各方面的相关证据”。
业内人士透露,最近,在一片喊打声中,微软公司针对政府和媒体采取了大量公关活动。而对外,微软却称自己没有垄断。微软中国公司董事长张亚勤最近被问及微软如何应对中国《反垄断法》时回答说,“我们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和政府、整个IT业界有那么多合作,我们没有垄断。”
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正在通过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来避免成为中国《反垄断法》的第一被告。7月18日,微软在公布上一财年(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财报的同时,调低了下一财年的增长预期,称原因之一是盗版问题。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PC市场,中国盗版软件的死灰复燃会拖累微软今年利润增长速度。”美国有媒体如是报道。
而瑞银分析师希瑟·贝利尼认为,微软估计今年第三季度因中国盗版而损失3亿美元的观点太过意外。
“微软通过向中国政府施压,来转移自身危机。这可能是其应对《反垄断法》的一种策略。”业内人士分析。
反垄断法是最大的事
不止微软在为应对《反垄断法》的实施煞费苦心。英特尔为了适应新的法律环境已经改变了与PC厂商之间的游戏规则:与一年前相比,英特尔对销售商的广告补助由此前最高的50%降到了20%以内,芯片销售返点也由20%降至5%之内。
而广告补助和销售返点一直被看作是英特尔排挤AMD等对手的主要手段,曾饱受争议。
在中国软包装市场上占据绝对份额的瑞典企业利乐也正在调整与客户的合同条款、业务政策等等。6月底,利乐的中国客户陆续收到了一封信,利乐在信中承诺,将确保利乐的经营活动符合反垄断法的要求,并透露,“尽管有关反垄断法的一些具体执行细节尚未公布,但过去几个月来,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对现行的业务政策、经营行为和合同条款进行了深入分析”。 除了这些公开的改变,公众视线之外的调整也正在进行。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目前已经接到几十个来自跨国公司的就中国《反垄断法》寻求相关法律援助和咨询的案例。
“各相关企业内部的合同部门、业务开拓部门等目前最重要、最大的事情,就是学习《反垄断法》,围绕这部法律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众达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合伙人陶景洲说。
谁将受到限制
虽然中国《反垄断法》并非针对跨国公司,但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诸多市场占据的垄断地位,以及取得这些地位采取的种种限制竞争的行为,使其不可避免地会正面遭遇《反垄断法》。
一本名为《中国产业地图》的图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均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那么,谁有可能受到《反垄断法》的限制?
国家工商总局曾公布了一项调查,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利乐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美国柯达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
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则提醒,还有很多企业的垄断是大家没有意识到的:比如IBM在IT服务,尤其是金融等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又比如国外互联网领域的谷哥;比如通信领域的高通,手机领域的诺基亚;软件领域的甲骨文、SAP、Adobe等。
也许,它们就是未来中国反垄断诉讼中的主角之一。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