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石套子乡马羊洲村的老王开着拖拉机来到了乡里。
老王随身带着2000元现金,他准备将钱存起来。但当他的拖拉机停在枝江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石套子分社门前时,只看到一把大锁挂在锈迹斑斑的铁门上,信用社早搬到了二十余公里之外的七星台镇。
“什么时候搬走的啊?以后到哪里存钱呢?”老王非常失望,“来趟乡里原本就不容易,现在搬得更远了。”
石套子乡是湖北省枝江市七星台镇所辖的最大的一个乡,方圆10公里,有两万多村民,枝江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石套子分社是这里惟一的金融机构。
今年5月,枝江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石套子分社贴出告示,撤出该乡。
枝江是有名的棉产区,每年棉花收获的季节,几乎每家都会有几万元的收入。以前,他们会把钱存入银行,来年需要时再取出来。“现在连个银行也找不到了。”村民埋怨说:“从石套子乡到七星台镇,往返的车费就需要10元钱。村民每次用钱不多,但次数频繁,每次去镇上,还不得累死人了?”
据了解,已有部分村民选择了将现金留在手上,为了将钱藏得放心,有人甚至将钱放在陶罐中,深埋在地下。而这一看似原始但“实用”的方式竟然在一定范围内被争相效仿。
枝江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关人士表示,信用社搬离的主要原因是经营状况不理想。据介绍,信用社石套子乡分社,每年的存款额大约有三千万元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当地设立一个分社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地的信贷环境较差,很多贷款都不能及时还清。其与七星台镇信用社合并办公,也是为了方便统一管理。
一个信用社的悄然离开,将两万村民瞬间打回到“埋钱”的原始状态。对此,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是什么意见?该社办公室一位姓陶的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他只是说:“我是昨天看报纸才知道这个事情的,领导今天到省里开会去了,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该局办公室一位姓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关负责人已经前往石套子乡调查,目前情况还不明晰,暂时不便接受采访。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宁立志认为,商业金融机构以盈利为目的,遵循的是市场规则,是否开设分支机构、在什么地方开设分支机构,这些问题对商业金融机构来说,是根据业务市场的需求来决定的。银行业与邮政、电信行业不一样,并没有法律规定金融机构的网点必须覆盖到什么地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从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方面提出不同意见,他说,如果农村信用社撤出广大农村地区,在合法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地下高利贷和地下钱庄的重新抬头,到那个时候,农村金融混乱情况将可能会导致部分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所以,金融机构也要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报武汉7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