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牡丹江7月31日电记者徐伟人民调解已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之一,是我国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人民调解组织有人民调解员487万多人,近五年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00多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4%以上。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今天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着力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使人民法庭成为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线,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
近年来,各高级、中级人民法院普遍成立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对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和监督。基层人民法院确定了具体负责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部门,人民法庭指定由审判业务能力强的民事法官担任人民调解指导员,对口联络各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定期开展指导工作,形成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体系。
“从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来看,经济发达、有物质保障的基层法院及派出法庭,工作相对开展得好,指导工作措施到位。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地区,经费问题则成为限制指导工作开展的瓶颈。”黄松有表示,各级人民法院应多向同级党委和人大、政协汇报、反映人民法院的物质建设情况,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情况,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努力措施,解决好人民法庭开庭审理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问题。
与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代表还认真探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调解若干问题的规定》。据透露,这两个指导性意见有望在今年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