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奥运旅游品牌,硬件设施要硬,服务等软实力也不能"瘸腿"”。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任海这样认为。
据测算,奥运会召开之际,将有多名外国政要,2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以及3万多名记者,60多万海外观众,300多万国内观众光临北京。
这无疑给地处京津后花园的河北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对旅游硬件设施的一次检验,更是对软实力的一次检验。
目前,“口袋书”已成为秦皇岛各旅游景点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必备品。这本小册子里有旅游知识、文明礼仪、英语日常口语等,旅游部门定期考试、抽查,不合格者不能上岗,从而促进工作人员从业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今年5月,一位英国妇女带着几个月大的婴儿到山海关景区旅游,婴儿哭闹不止,50多岁的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廖雪梅看到这情况,试着用刚学会的英语与她交流,得知婴儿饿了,便用微波炉热了奶喂婴儿,并把早已准备好的婴儿床推来,英国游客对她们的服务称赞不已。“我们虽然不参加奥运会比赛,但服务岗位就是我们的赛场;虽然不能拿奖杯,但游客的口碑就是我们的奖杯。”廖雪梅的话,代表着我省旅游从业人员的心声。
人人都是旅游“名片”,不仅包括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还包括间接从业人员。因为游客来观景的同时,更多的是体验,是享受服务。一路走来,诸多的服务亮点让记者感受颇深:
——秦皇岛34路280车组“上车有迎声、车上有问声、下车有送声”的“三个一声”服务,让乘客倍感亲切;
——白洋淀0017号快艇船工陈金宝的“把艇收拾利索一点、驾驶平稳一点、说话和气一点”的“三个一点”,使游客赞许有加;
——清西陵行宫宾馆的服务员蔡雅娟用英语为埃及客人报宫廷菜名,讲述每种御点里的故事,令客人连声称奇……
这点点滴滴,让游客心情放松的同时,也分享了一分感动,收获了一些知识,增加了一丝情趣。
软环境的改善,和我省各地广泛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奥运主题活动分不开。去年以来,我省旅游部门组织编写各类旅游培训教材10余种,累计培训30多万人次,覆盖面达100%。这样的培训大大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记者到达正定县隆兴寺千佛殿时,已是下午6时多了,导游已经下班,工作人员张静宜直接当起了讲解员,竟然也讲得头头是道。张静宜说,景区提出“人人都当讲解员”,现在大多数景点工作人员都能给游客提供满意的讲解。
在承德普宁寺,身披袈裟的喇嘛学起了英语。副住持戴林正用英语流利地向美国游客介绍景区情况。戴林说,许多国外游客觉得喇嘛很神秘,喜欢和我们交流,学英语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
处处关乎旅游形象,尽管我省旅游环境发生了诸多可喜的变化,但在个别地方仍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6月26日上午,在一家景区的广场前,记者乘坐汽车经过时,见到一位"导游"拦住一辆京字牌照的汽车。当车里的人表示不需要导游时,这位女士不耐烦地说"真讨厌";当记者乘坐的汽车返回又经过此地时,一位"导游"站在路中央想拦下我们的汽车。据随行的人员介绍,这些人不是正规导游,都是附近村里的妇女,只是经过县旅游局培训后,发了讲解证。
在某景区,尽管景区内环境非常干净,但大部分铁质垃圾桶锈迹斑斑,上面的鸟粪依稀可见。在某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禁止吸烟"、"严禁烟火"等标志牌居然被钉到了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墙、古树上……
媒体报道,韩国的一家报纸曾提醒准备前往中国欣赏奥运的韩国人:"买东西要看找回的是不是假币,坐出租车要警惕司机绕路……"奥运是一个T型台,展示给世界的,除了精彩的体育比赛和宏伟壮观的"鸟巢"之外,我们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需要展示。
奥运于河北旅游是历史性机遇,也是一次"大考"。尽管个别景点的鸟粪和"野导"瑕不掩瑜,但他们关乎的不只是一个景点,而是河北乃至中国的形象,关系到我们能否在这场"大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报记者高振发 陈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