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镇提琴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的小提琴。本报记者 朱达摄
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87年,邓小平曾经说过:“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作为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新事物,乡镇企业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江苏省泰兴市溪桥镇,是一座仅有3万余人口的普通小镇,但是这里却聚集着50余家小提琴制作企业,其中还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制作工厂。
这里年产小提琴50万把,世界上每3把用于教学和练习的小提琴中,就有一把产自这里,一位外国友人形象地把溪桥镇称作“中国提琴之乡”。翻开镇志,我们惊讶地发现,溪桥镇小提琴产业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乡镇企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生动样本:城乡联营、工贸联营、中外合资、企业改制……它借助区域经济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乐器产业集群,并且勇于走出国门,奋力开拓国际市场,不仅使小提琴产业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还营造出怡人的“小提琴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溪桥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演绎出经济和文化双赢的佳话。
——编者 江苏省泰兴市溪桥镇,是一座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苏中小镇,它沟通江海、承启南北,犹如长江走廊上的一颗明珠。
徜徉在溪桥镇的大街小巷:一曲曲婉转悠扬的小提琴曲、一尊尊典雅隽永的音乐文化雕塑、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小提琴制作厂房令人心醉……2005年12月1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授予溪桥镇“中国提琴之乡”称号。
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让昔日提琴手工小作坊,发展成为年销售额2亿元的全国最大的提琴生产企业 1973年4月22日,一位叫李书的年轻人走进溪桥公社乐器厂的大门。或许这座乐器厂当时还不能称为厂,最多只能算是公社出资兴办,生产加工琴弓琴弦等乐器零部件的手工小作坊。
1979年,李书从学徒工晋升为厂长,可当他接手时,工厂已经濒临倒闭。要让工厂“起死回生”谈何容易!那时,生产资料凭指令计划供应采购难、平均分配的工资机制调动工人积极性难、资金人才技术缺乏扩大再生产难、供求脱节产品销售难……一道道难关使李书步履维艰。
第 1 2 3 4页
摸索、反思;迷惘、阵痛。李书逐渐明白,要根治这家工厂的“顽症”,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先从改革经营体制入手,才能救活工厂。1981年,当很多人对承包、计件工资这些新名词尚且陌生时,李书就率先在工厂内部推行起来。那时工厂负债上百万,资金问题成为救活工厂的重中之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84年,中央颁布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对乡镇企业全力支持,信贷、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纷至沓来,这让李书的工厂有了充裕的资金支持。而且那时农村已经实行包产到户,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更加坚定了李书扩大经营自主权和生产规模的决心。
同年,全国倡导开展城乡联营搞活经济,利用城市工厂向乡镇企业输送人才、技术、原材料和资金,共同生产经营使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李书顿时感到机遇来了,于是他不厌其烦地到上海提琴厂跑项目、求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初,他和上海提琴厂签定联营协议后:40万元资金来了、整套提琴制作核心技术有了。8年后,李书的乐器厂产值突破1000万元,成为全国提琴行业“十强”企业。
1996年,李书再进一步,他与美国某著名乐器销售公司合资,建立“凤灵乐器有限公司”。国际资本的注入使李书的企业不断做强,3年内企业实现年销售3500万元,90%产品实现出口,昔日的小企业正逐步成为国际乐器市场的“巨无霸”。
然而,上世纪末,有的乡镇企业时常受到“政企不分”后遗症的困扰。为帮助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扩大经营自主权,统一乡镇企业的责、权、利。在世纪之交,乡镇集体企业中又掀起一股组织制度改革的热潮。此时,李书抓住机遇,推行企业改制,出资买下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企业。其后,公司在美国洛杉矶直接成立销售公司,当年销售额4300余万元,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提琴生产企业。
开拓国际乐器市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溪桥人要做放眼世界的“弄潮儿” 有件事曾让李书深受刺激:1993年,当他带着小提琴到法国参加国际乐器节时,发现国外采用相同工艺的小提琴要卖上千元,而自己的却仅卖28元。那是溪桥小提琴初次在国际小提琴界亮相,只见溪桥提琴仅仅几个平方米大的半个展位前,前来咨询浏览者寥寥无几,人们对中国农村生产出的小提琴几乎不屑一顾。
李书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一咬牙花了2000元人民币买了一把外国小提琴,带回工厂后他把全厂的职工集合起来,让这把琴在每人手上逐个传看。这把提琴精湛的工艺、卓越的音质令许多职工啧啧称赞。李书就拿法国国际乐器节上的经历教育职工,说明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道理,这令全体职工深受震撼和教育。
那时制作一把小提琴要经过190余道工序,李书规定每道工序的制作误差不允许超过0.1毫米。他还采取“摊牌性罚款”的方式,让每个车间的负责人每月必须找出相当数量的次品,并向制造次品的工人罚款,用它奖励生产优质产品多的工人。对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做法,很多人表示不解,但一想到要改变溪桥提琴在国际乐器界的地位和境遇,也就都接受了。
第 1 2 3 4页
提琴制作的工艺严格了,质量和声誉自然就上来了。每当中外小提琴演奏家和制作专家来到李书的工厂参观后,无不感慨地说: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大、这么好的小提琴制作工厂。
然而,走向国际市场却远非想像中那般顺利。溪桥镇至今流传着一份订单做95种不同样式提琴的故事:一次,李书所在的提琴厂接到一家美国乐器公司的电话,要求订做95把高档小提琴。当收到制作图纸时,李书震惊了!95把提琴竟然风格各异,型号全然不同。
那时,溪桥的提琴制造业刚刚起步、制琴品种单一,制造95种新型小提琴意味着要新开几十种新制作模具,不仅费劲而且经济上很不划算,如果接受订单,肯定会是一笔蚀本买卖,但如果拒绝,又有可能会失去开拓国际市场的良机……李书果断决策:承接这批订单、按时高质量完成定货。全厂员工加班加点,仅用53天时间就把95把高质量的提琴交付美国公司。
如今,溪桥提琴已远销美、英、法、埃及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李书管理的凤灵公司成为全世界生产小提琴数量最多的企业,同时凤灵公司还被世界权威乐器杂志《音乐贸易》列为全球乐器音响制造业225强之一。
打造国际品牌,传播提琴文化,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赢共荣 在溪桥镇上,矗立着一棵高8米直径2米的巨松,它已有1188年历史。李书说:“这棵巨松象征着溪桥镇提琴文化根深蒂固、繁荣昌盛,也象征着溪桥琴师坚忍不拔的品格和毅力。”
从当初那个仅仅能加工琴头琴弦的小作坊,到现在全世界最大的提琴制造工厂,溪桥提琴产业走过一段段艰辛创业之路。一次,溪桥镇一位提琴制造师想制作一把古琴,这需要先对木材的声音传导灵敏度进行物理测试。可当时镇上科研技术缺乏、科研氛围不浓,几经周折后,这个想法只能落空。
但李书并不死心,他遍请北京、上海等地的小提琴制作名家,建立起“乐器声学品质检测室”,使得提琴制造工艺和科技迅速提升,提琴制作更规范科学了。
如今溪桥镇每年都要举办“提琴文化科技节”,通过这个平台,来自各地的乐器制造家们交流技术创新,至今已取得40余项专利,使得溪桥镇提琴制作品质和工艺不断走上新台阶。
为让溪桥提琴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李书为代表的溪桥提琴制造家们办起一个个“中国提琴艺术博览会”、建起一座座提琴艺术文化中心……国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难以忘记,当他参加溪桥镇举办的小提琴文化艺术节时,被溪桥的“小提琴文化”深深打动,此后他欣然允诺担任溪桥小提琴的形象代言人。2006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和国际医药产业大会上,溪桥小提琴更是被选定为赠送给各国嘉宾的珍贵礼品。
记者在采访时,一座“提琴文化博物馆”已经初具规模。李书介绍说:“将来溪桥镇还要发展提琴旅游业,继续扩大"中国提琴之乡"的影响,把溪桥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经济优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 1 2 3 4页
发展档案 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
1984年中央颁布文件,决定把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并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努力开创乡镇企业新局面。
从1984年到1988年,全国乡镇企业产值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199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正式施行。
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29356亿元,比改革之初的1978年增长近140倍,比1989年增长13.1倍。1989年至2001年年均增长24.7%,占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部分的34.5%。
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各类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与完善,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由1989年的26.2%提高到2001年的37.7%。
2007年,全国乡镇企业预计完成增加值68000亿元,同比增长14.06%。
第 1 2 3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