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南京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回到了家乡——从土地上拔出脚来进城,学成后又一脚踏了回去,做起了专业农民,一做就是9年。
他叫陆书永,是个专门种田的大学生,当地的“西瓜状元”,远近闻名。记者日前在宝应县泾河镇采访他,分享他科学种田带来的人生快乐——
日本人提前打来9年承包款 “日本人今年把三分之一的辣蓼种植面积都承包给了我,而且怕节外生枝,提前打过来9年的承包金!”当时,他汗流浃背,抬起脸来看着记者——一副庄稼人打扮,要不是鼻子上架了一副眼镜,真难相信他是一个大学毕业生。
“这个很多人不知道的辣蓼,是日本人非常喜爱的蔬菜。”他告诉记者,为了找到最适合的种植土壤,日本蔬菜专家沿着日本菜圃的同一纬度,来到了江苏,去年找了几个种田能手同时进行试种。日本人对进口的东西要求严,是出了名的,对进口蔬菜设置了数不清的绿色门槛,对亲自“外包”种植的更是丝毫也不马虎。他们把辣蓼的栽植程序用彩色图片传真过来,一个苗几个瓣,甚至连具体的尺寸都标注了出来,对试种者提出明确无误的“苛刻”要求。最终,陆书永的亩产量最高,日本人就选定了他。到了今年,更是把承包给陆书永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70多亩。“这占了他们在江苏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陆书永不无得意地笑了。
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农民,凭啥博得了以严谨挑剔出名的日本人的信赖?“主要是我懂得土地的脾性,知道该怎样种田。辣蓼,说到底是蓼科植物,我比别人更了解它的习性!”陆书永解释说。
记者看他的“种田手记”,种植辣蓼的相关文字密密麻麻:先浇足底水,再薄施基质土,撒种,再施土,盖上地膜;在出苗期,保持地膜下不超过30℃,遇到高温,加盖草帘或喷凉水;出苗80%时,揭地膜,最好在上午9时;喷药的器械要清洗干净……在另外一张纸上,他还详细罗列了辣蓼在每个月的“身高”、叶片数、枝叶面积和成本、地膜、施肥、除草……按他的计算,一亩地的成本要1200元。
记者惊叹,冲着这样的专业和认真,日本人也会把订单塞给你的!但陆书永摇摇头:这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日本人已经事先考察了我的种田功夫——这方圆几十里,种西瓜我是状元,日本人没理由不找我!
“在扬州谁没吃过我种的瓜” 陆书永和西瓜的故事,是当地人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
1999年陆书永从南农大园艺系毕业,恰逢家乡招聘农业技术员。他没有犹豫,一脚就踏上了返乡路。
在泾河镇蔬菜办做农业技术员,本来可以安安稳稳“吃皇粮”,可是,渐渐地,他有了一块“心病”:西瓜。在当地,这个传统特色农产品喜人又恼人。一块地种植西瓜不能超过两年——到第二年,被称为“植物癌症”的枯萎病就会缠上瓜秧,不换田就会结出一地的“歪瓜”。瓜农只好每年搭大棚,费时费力,园艺蔬菜专业出身的陆书永有些不服气:一定要打破这个劳民伤财的“定律”!
他琢磨开了。在蔬菜里,葫芦根系发达,抗病能力强,如果把葫芦苗嫁接到西瓜上,结果会如何?关起门来搞试验,外出培训时,跑到省农科院、山东等地学习。2004年3月6日凌晨,一场严寒冻蔫了很多瓜农的秧苗,可是陆书永的嫁接瓜苗却奇迹般地丝毫无损。当地瓜农轰动了。事实证明,改良的瓜苗克服了枯萎病,提前了成熟期,改善了西瓜品质,每亩还能增产40%。
牛刀小试,却让陆书永有了更深的心思:一个大学生种田,是吃着“皇粮”教农民,还是发挥专业特长,“种田种出样子来”,在农村的作为大呢?当他听说镇里蔬菜研究所有一块85亩的土地一直闲置时,就心动起来了。陆书永承包了这块地,挽起裤脚“下了田”,当起了专业农民。顶着家人和乡邻的不理解,跑南京、上扬州,找专家、听讲座,回来就在土地上试验。借钱、贷款、找销路,两三个月走坏了几双皮鞋。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打破传统,将科学方法贯穿选种、育苗、栽培、管理每个环节,地里产的瓜就是好,耐低温、挂果多、口感好。他创立了“金禾”西瓜品牌,这块响当当的牌子,让陆书永口气豪迈:“扬州谁没吃过我种的瓜!”
“西瓜状元”带出5万农民学生 “我有知识,也了解土地,只要科学种田,种地是可以挣钱的!”说这话时,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专业农民,语调平实,透出自信。
做了多年农民,陆书永深深感到,在很多人眼里是“底层活儿”的农业,其实是“朝阳产业”,与国外比,差距很大,“这里一亩地有2000块钱收入就算高效农业,可人家一亩地挣个几万元钱是常事!”但差距有多大,潜力也就有多大!
种瓜得瓜,让陆书永就此瞄上了高效农业。他透露说,今年秋天要去日本,实地看看日本农民是如何精细种田的——“他们对辣蓼种植的精细管理,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种田种出样子来”,是陆书永的誓言,也是陆书永的追求。
他一直在兑现自己的诺言:帮助乡亲们学会种田,从地里淘金子。他站在熟悉的田野里,手把手向农民传授技术,一年要为镇里的瓜农配送20多万株瓜苗,还要抽出大量时间给农民做讲座,每年都有近万人在村委会、田间地头听他的课。
“找小陆!”——如今,当地农民种田有了问题,这三个字就会脱口而出。
瓜农的信赖,构成了陆书永另一种成就感。算一算,几年下来,附近周边,已经有5万多农民成了他科学种田方式的“学生”。(燕志华)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