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涛 通讯员 鼓公) 本报前不久曾报道了我市某大学七旬老教授被一个电话骗走100万元的案件。记者昨从警方获悉,经进一步审查,警方发现这是一起由境外犯罪团伙指使的诈骗案件。目前,6名国内嫌疑人已经落网,警方由此带破多起电话诈骗案件,案值600万元。
今年6月2日,我市一退休教授在家中接到电话,3名犯罪分子分别自称是“扬州市电信局、公安局和检察院”工作人员,以老教授电话欠费、信用卡欠费和涉及金融犯罪等为由,骗走现金100万元。由于案值巨大,省市领导相继作出批示,要求速破此案。在省公安厅统一指挥下,我市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
专案组调查发现,作案电话是由境外呼入,但转账取款是在国内。专案组先后派出4批侦查员,赴北京、广东、山东、海南等地开展调查,明确了在我国境内涉嫌作案的庄某、赵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
7月22日,在北京、海南、福建警方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分别在北京朝阳区、海南海口、福建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同时开展抓捕,成功抓获庄某、曾某、赵某、吴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当场缴获银行卡内赃款100余万元、作案手机20多部、电脑5台,以及上百张被剪碎、尚未销毁的银行卡。警方随后带破了发生在我市鼓楼、玄武、白下等区及浙江义乌、广东深圳等地特大诈骗案10余起,涉案总值600万元。
据落网嫌犯交代,他们受境外犯罪团伙指使,由境外人员拨打电话行骗,他们负责取款。在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统一指挥下,我市警方正会同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对境外涉案犯罪嫌疑人展开追捕。
据警方介绍,此类新型诈骗手法有很强的迷惑性。犯罪嫌疑人在境外随机拨打受害人的国内固定市话,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公安局及检察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电话欠费、市话被盗打、银行卡密码被盗、涉嫌金融诈骗”等为由连续设置诈骗陷阱,诱使被害人将巨额现金存款划拨到其指定账户上。侵害对象大多以有一定积蓄、对诈骗识别判断能力较弱的中老年人为主。
警方呼吁广大市民特别是中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遇有类似电话要仔细甄别,切勿根据电话内容轻易将家中现金转账,并可拨打“110”向警方咨询、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