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半年时间倒闭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字不可谓不触目惊心。
这并非中国中小企业遭遇的第一次“寒冬”,和过去一样,政府已开始救市,其表现是很多政策已经出台或正在积极酝酿。
专家们相信,本轮寒流过去,中国企业有焕然一新的可能,并且中国经济还将保持20年以上8%~10%的增速。
|
商报记者 王海圣 齐亚琼
救市
政府多项政策
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
这不是中国企业界第一次感受到寒流。河南紫微投资公司总经理任鸿禽说,寒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光顾一次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而中国的企业正是在这一次次寒流中渐趋成熟。
而回顾历史可发现,中国企业界每一次挺过寒流,都有政府救市的努力。事实上,政府救市的行动已经开始,比如,央行日前已决定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这意味着将可以增加投放大约1800亿元~2000亿元的贷款。并且该批贷款属“区别对待”,其意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意图非常明显。
对本次倒闭现象严重的纺织行业,其出口退税已经由原先的11%提高到13%,这两个百分点,将使全国纺织企业增加176亿元的利润。
在8月3日进行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相关负责人已明确表示,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而对于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重要手段的民间借贷,国家已出台管理细则,等于已经认可。
在税收方面,国家发改委则表示正在研究把中小企业的纳税规模标准从年纳税额30万元提高到约50万元,最终建立一个符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机制。
并且,对于由国家财政拨款设立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国家有加大拨付的计划。
河南
中小企业局着手尝试新政策扶持
“中小企业出现困难,政府救市,这是必然的。这是因为目前中小企业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创造的产值则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还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不扶持社会就不会稳定。”河南九鼎德盛董事长张保盈说。
那么,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之下,河南针对本土的中小企业,可有什么自己设定的扶持政策?
昨天上午,河南省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这个问题上,主要实行5个政策——发行融资债券、集合债券、集合贷款、短期融资券以及发展担保公司。
这位负责人表示,上述这些内容,省局在充分调研和参照外省的基础上早已确定了,但因为具体操作不是一家的事,非常麻烦,所以目前还在探索、尝试,而没有具体推开。
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为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得到资金,不少省份在2008年自行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比如河北成立了67家,山西也成立了数十家,但是在河南,这一数字目前还是零。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省里应该会有不少动作。”这位负责人认为。
预测
奥运后政府还将密集出台扶持政策
“我认为,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还不够,我认为奥运之后,我国相关的扶持政策会有一个比较密集的出台期,河南也会如此。”张保盈说。
张保盈说,估计再有两年时间,我国的中小企业就能度过这个“冬天”,“‘冬天’的成因看起来并不复杂,不外乎融资难、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事实上紧随着的是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艰巨的、深度的产业调整,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除此之外,则必然伴随着巨量境外热钱的进入,形势堪称复杂。
专家表示,这一轮众多企业认为的“冬天”,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并非是坏事,“死掉的一般都是早该死掉的企业,比如高污染、高消耗企业。”
专家们表示,这个“冬天”过去,未来中国,还将持续自己为世界所羡慕的8%~10%的平稳发展,而考虑到人口红利、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这个堪称高速的平稳发展期在20年以上。
不过,专家们认为,这个“冬天”尽管寒冷,尽管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倒闭,但根本上并不能彻底改变中国中小企业弱小的现状,国有企业仍然一支独大。并且,投资拉动经济而非内需消费拉动经济,仍将是主导。
|